本來這件事完了之後,就是侯君集勸說張亮和他一起謀反。
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張亮被派往洛陽做都督,侯君集問張亮:“怎麼會遭到排擠?”張亮說:“如果因為公務在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擠,那麼誰才是最冤枉的?”侯君集又說:“我平定一個國家,回朝後惹得皇上大怒,怎麼不是排擠?”侯君集說著還挽起袖子說道:“這樣子活不下去,你能造反嗎,要是可以,我和你一起造反。”
張亮將侯君集的話告訴給了李二,李二對張亮說:“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這些話侯君集只告訴給了你一個人,到時候他死不認賬,你也拿他沒辦法。”於是李二將這件暫且放下,對待侯君集還是和以前一樣。而後李二命閻立本畫侯君集等二十四人的畫像置於凌煙閣,侯君集位列第十七名。
這件事還沒有到發生的時間,所以也沒有發生,就算到了時間,張楠認為也不會發生。畢竟現在歷史的軌跡已經改變了,李承乾現在是穩坐釣魚臺,根本就懶得搭理侯君集。
倒不是李承乾不想和朝中有實權的大臣們交好,只是現在的他明白,他現在做什麼都是往自己身上潑髒水,給別人有惡意中傷他的機會,以李承乾現在的智商,他自然是不會做的。
可是張楠沒有想到的是,侯君集現在造反無路之後,居然幹出了叛國的這種事情。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