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裡!”根據渡海部隊的這種思想狀況,根據四野譚政先前的多次指示和經他親手培育起來的四野各級軍政領導政治工作的成功經驗與優良傳統,參加渡海作戰各軍各級,首先進行了二十餘天專門的政治工作、政治動員與階級教育。其方法是先幹部後戰士,先黨員後群眾,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和連排幹部會議,然後在全軍開展普遍教育,分析和充分肯定渡海作戰的諸多有利條件,提高渡海作戰必勝的信心,認識渡海作戰的光榮和重大意義,研究渡海作戰的方案和各種應急措施,充分發動廣大指戰員,讓其既明確渡海作戰的光榮,又讓其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出海,能做到臨陣不亂,臨危不懼,英勇頑強,一往直前。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解決存在的思想問題,部隊各級政工領導的普遍作法,主要是採取“三把鑰匙開一把鎖”教育。
第一把鑰匙,是形勢任務教育。在十餘天時間裡,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舉行了各種形式的大、小會議,進行形勢教育,認真學習七屆二中全會決議精神和毛主席《將革命進行到底》等文章。兩個軍都召開了有團以上幹部參加的黨委擴大會議,進行短期集訓。師一級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團集訓連排幹部。一般是五至七天。在這些會議,主要是查準備:思想準備、物資準備。
聯絡黨性和責任心檢查:你對這次任務是否採取積極負責的態度?問題暴露之後,就展開分析:這些思想對執行任務、對黨、對己有什麼危害?最後表示自己的態度。各級黨委作出執行渡海作戰任務而練兵的決議,每個幹部作出個人的思想鑑定,並把個人的決心計劃交給黨委審查備案。這些會議和輪訓班,一般是在思想教育和解決戰術問題結合起來,收效比較大。根據當時部隊思想狀況與時間狀況,想徹底解決一切個人主義思想問題是困難的。講明道理,提高覺悟,首先把思想集中在完成任務上,則是必須解決與可能解決的問題。在使部隊認識瞭解放海南島的一般意義和條件以後,各部隊都聯絡了歷史上的一些慘痛教訓(如李闖王),有系統地批判了“半途而廢”思想。同時,啟發部隊認識:“海南島不打行不行?”“不行,否則敵人要捲土重來。”“不行,怎麼辦?”“要打!”“你不打,我不打,叫誰去打呢?”
這樣,透過逐步啟發部隊的求戰情緒,再說明:“現在全國人民還過著艱苦的生活,我們要享受,應該不應該?”“中國的南大門不在我們手裡,勝利果實保不住,你想休息享福,行不行?”這樣,從個人前途、人民利益、國家命運關係等方面,深入淺出、具體實際地進行教育,啟發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和激發對敵仇恨心,從而使部隊很自然地開啟了偏狹的想法,自覺地樹立了執行任務的正確思想。透過檢查責任心不強的問題,許多幹部感到慚愧,以致痛哭流涕,特別是回想起黨對自己的培養,烈士的英勇奮鬥和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時,更加內疚。透過典型人物介紹,樹立“階級硬骨頭”的戰鬥作風,使部隊有具體的學習目標。各師都選擇了一些能表現這種作風和高度階級覺悟的戲劇組織演出,其中以《劉胡蘭》給部隊的教育最為深刻。演出後,組織座談:“劉胡蘭為什麼這樣英勇頑強?”大家一致承認:“劉胡蘭有為人民服務忠貞不屈的精神!”有的戰士說:“劉胡蘭是個女同志都能這樣,我們打海南島更不能裝孬種!”紛紛表示:“死要死個有價值。”大多數立功決心書上都寫著:“打下海南島,為劉胡蘭同志報仇!”有的連在上黨課時,還講了人民英雄董存瑞的故事,用英雄人物的事例教育廣大黨員。
透過宣傳、學習英雄人物,使廣大指戰員自覺地克服個人主義打算,服從人民與黨的最大利益。第四十三軍指戰員,還專門進行了“評生死”活動,說明有幾種生,幾種死。經過這一教育,廣大指戰員更加堅定了執行渡海作戰任務的決心。第二把鑰匙,是訴苦教育。廣大參戰部隊,發揚譚政以前在四野倡導的訴苦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的好方法,結合新的任務,運用不同形式對部隊進行訴苦的階級教育,啟發廣大指戰員憶苦,比苦,加深部隊指戰員對解放海南島人民的階級感情。各部隊還組織指戰員訪貧問苦,開展了軍民同訴苦的活動。透過這種形式,透過廣大人民群眾的訴苦,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指戰員的階級義憤,紛紛表示:“堅決將革命進行到底,誓死飛渡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解放全中國!”第三把鑰匙,是立功運動。在階級教育的基礎上,部隊各級領導和政工人員,反覆把階級義憤引導到對渡海作戰的榮譽教育,透過這種教育,使廣大指戰員認識光榮,回憶光榮,保持光榮,創造光榮,並把渡海作戰,作為創造光榮、再造輝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