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化昭在閩南為周蔭人所驅逐,臧、楊兩軍遂假道江西入浙江,接受盧永祥的收容。盧把這批部隊改組為浙江邊防軍,納入自己系統。
閩軍入浙,投靠盧永祥,對於所謂和平公約發生了極大的影響,於是蘇、皖、贛、閩乃聯結一致,對付浙江,積極從事戰爭準備,一時謠諑橫興,杯弓蛇影。江浙和平協商會發表公開電,向兩省呼籲和平。
江蘇方面對浙江的種種,幾乎有不用兵不能解決之勢,因此民國13年的春天到夏天,東南一帶戰雲瀰漫。
13年8月,齊燮元電召徐州鎮守使陳調元、海州鎮守使白寶山到南京,15日陳、白先後抵寧,齊即在軍署召集軍事會議,據說這次會議關防嚴密,所有江蘇方面重要軍事領袖均參加,軍署科處職員亦於上午8時到會,不許請假。
於是南京蘇州之間盛傳蘇軍將攻浙,原駐南京丁家橋及三牌樓的第四旅,奉令開往太湖駐防,南京城內則由魯徐一帶開到之新兵1500人日夜訓練。
蘇省既然決定用兵,齊燮元乃自任為總司令,總司令部設在蘇州,將蘇軍全部編為八支隊,以吳恆瓚統率先鋒隊,宮邦鐸、盧原書、李殿臣、黃振魁、朱熙、楊春普、白寶山、馬玉仁為各路支隊司令。陳調元在南京作各路接應,吳鴻昌為徐屬守備司令兼代徐海鎮守使,齊寶善為揚屬守備司令,王健飛代理江寧鎮守使,王桂林為衛戌司令,維持省城治安,席榮為總執法處長,劉玉珂為總參謀長。總兵站司令部設於南京下關澄平碼頭,劉同春為總兵站司令。
二一○、江浙戰爭齊勝盧敗
齊、盧之戰於民國12年9月3日爆發。
3日晨10時許,兩軍前哨相遇於黃渡安亭間,各放排槍,正式接觸。浙軍為楊化昭部約一營,蘇軍為宮邦鐸部約一營一連。雙方部署情形如下:
(一)蘇軍方面,共分五路。第一、二、三路總司令為齊燮元。第四路司令為孫傳芳。其攻守計劃如下:
第一路——上海取攻勢,由宮邦鐸馬玉仁等任之。其進取方略,又分三路:(一)中路由崑山安亭,直趨黃渡南翔,沿滬寧線而達滬。(二)左路由瀏河太倉以拊吳淞之背 ,而以海軍攻其腹。(三)右路由安亭分兵攻朱家角青浦,橫趨松江,以斷浙滬連絡。
第二路——宜興取守勢,由陳調元等任之。亦分張渚、蜀山、烏溪三路防守,而以中路蜀山為尤重要。
第三路——廣德取攻勢,由皖省旅長王普等任之,擬由泗安直趨吳興,北斷長興歸路,南達杭州。
第四路——仙霞關取攻勢,由閩省孫傳芳軍及贛軍之一師任之,以拊浙省之背。
(二)浙軍方面共分三路,總司令一職盧永祥氏自任之。
其攻守計劃如下:
第一路——上海取守勢,司令為何豐林,朱廣聲、臧致平、楊化昭等軍屬之。防線甚長,凡黃渡、南翔、劉河、青浦嘉定等處,均在範圍之內。
第二路——長興取攻勢,司令為陳樂山,第四師第十師各有一大部分加入,擬用全力攻宜興、常州,以斷蘇省鐵路,直趨南京。其駐守湖州王賓之一旅,則命開赴泗安,以拒廣德方面之皖軍。
第三路——江山取守勢,司令為潘國綱,浙江省軍第一師及少數之第二師軍隊屬之。
當時兩方最初佈防兵力如下:
(一)蘇方:第一路上海(崑山青陽港一帶)約一師三旅,第二路宜興約二旅,第三路廣德約一旅兩營,第四路仙霞嶺約一師三旅。
(二)浙方:第一路上海(南翔瀏河吳淞龍華一帶)約一師一旅,第二路長興(連吳興)約二師,第三路江山約一師二營。
盧永祥在開戰之初,頗佔勝利,9月中旬孫傳芳佔領衢州,盧永祥後方受到威脅,又懷疑自己內部軍隊不穩,就於18日率部離杭,堅守浙滬,10月初旬戰況不利,12日乃通電下野,電雲:
“全國父老公鑑:此次江浙用兵,齊為戎首,干犯眾怒,曹實罪魁,義憤所激,遂動天下之兵,交綏以來,永祥迭經宣言,願國人負共同改造責任,良以此事成敗利鈍,非個人得失所關,實人禽消長是判。本最大決心,期以公理戰勝,所幸將士用命,輿論贊助'奇·書·網…整。理'提。供',鏖戰匝月,彼不得逞。現在敵方因我軍正面防線不能越雷池一步,乃竭數省援兵,會攻松江一隅,彼眾我寡,竟迫淞滬,現雖士氣奮發如故,而子彈已罄,肉搏相持,徒令師徒犧牲,心實不安。爰毅然放棄淞滬,潔身下野。伏念討賊戡亂,匹夫與有責任。救國未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