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西老圩、舟子橋一帶潰退,革命軍分左右兩翼追擊,並以第三師師長顧祝同為總預備隊。
31日午後2時,渡江之孫軍除一部分逃回北岸外全部就殲。
這就是輝煌的龍潭之役。孫傳芳軍渡江進攻的不下六七萬人,被俘孫軍官兵3萬餘人,師旅長以上高階軍官數十員,槍支4萬餘,傷亡無數。北伐軍傷亡亦達8000餘人。革命軍押運俘虜者每千名俘虜僅配槍兵數名,既無火車運送,又無給養,因此孫軍俘虜乘機逃逸者極多。
在龍潭會戰時,北伐軍即擬渡過江北,襲擊孫軍,並截擊其退路,但江岸孫軍廣佈,渡河材料亦形缺乏。龍潭大捷後孫軍狼狽逃竄,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遂於9月2日電令第一、第三兩路軍之一部渡江作戰略上的追擊。孫傳芳軍自龍潭敗陣後倉皇北退,除一部分向津浦路烏衣、滁州潰退外,其主力均由六合,天長一帶經揚州沿運河退卻。孫傳芳本人則化裝為士兵,乘小輪到揚州,一面令其十四師師長劉士林在沿江收容潰軍,一面以第四師、第七師、第八師及第十五師混成旅等部駐守揚州、高郵一帶,然後即匆匆率第十師師長鄭俊彥等共約五六千人,經淮陰、泗陽、宿遷,向徐州退卻。兵敗如山倒,孫傳芳軍亦不例外,北伐軍渡江追擊時,浦口孫軍已聞風而遁。
9月上旬北伐軍追奔逐北,追擊部隊區分為三部分,右翼軍以第十八軍軍長楊傑為指揮官,中央軍以第四十軍軍長賀耀祖為指揮官,左翼軍以第卅三軍軍長柏文蔚為指揮官。
右翼軍在楊傑指揮下,以第卅一軍九十二師為右縱隊,以第十四軍為中央縱隊,以第十八軍為左縱隊,自鎮江附近渡江,向運河沿岸追擊前進;自江陰附近渡江,分向泰興、興化、漣水及東臺、鹽阜一帶追擊。因各軍曾奉楊傑通知,均須攜帶20日之給養,購軍需時,渡江材料又不充分,延至9月6日以後始得渡江前進。其左縱隊之第十八軍進展最速,自渡江後,9月7日首將佔據泰州、揚州、仙女廟一帶之孫軍擊破而佔領之,繼即乘勝長驅,連克高郵、寶應各城,並於9月11、12兩日,緊躡孫軍梁鴻恩、陸殿臣兩部之後,先後大破之於淮安、淮陰一帶,俘獲3000餘人,克復淮陰。右、中兩縱隊,亦進展至阜寧、漣水等處,即於阜寧、漣水、眾興、泗陽之線停止。
中央軍之新編第十軍,先於9月6日拂曉,由採石附近渡江,北岸孫軍竭力頑抗,該軍奮勇強渡,搶登彼岸,乘勢向和州進攻,即佔領之,同時第四十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