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電奏清廷,報告山東獨立及被舉經過,懇求清廷便利行事。九月廿三日奉清廷命令而獨立。孫任都督後,悉派心腹充任各重要職位,同時把駐在山東的北洋軍第五鎮內最激烈的兩營,誘往北京,留下的都是孫的親信。袁這時密派皖人張廣建、吳炳湘前來運動取消獨立,十月初七日孫於是又宣佈取消獨立。

四川自鐵路風潮後策劃舉事多次,俱功敗垂成。奔走之革命志士:川東有楊庶堪、謝持、川北有曾省齋,川西南有張培爵、熊克武則各處呼號。成都的敘府中學第二小學,重慶的府中學堂俱為黨人聚會之所。十月二日,重慶駐軍袖纏白號章起義 ,黨人虜重慶知府鈕傳善、巴縣知縣段榮嘉,迫其書同盟誓約剪髮繳印投降,居民遍懸白旗。遂設蜀軍軍政府於巡警總署,舉張培爵為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成都方面因川督趙爾豐和欽差大臣端方交惡,清廷命端代趙,趙遂將川省民政交諮議局議長蒲殿俊,軍事交新軍十七鎮鎮統朱慶瀾,趙自出川辦理川滇邊務。十月七日成都獨立,蒲殿俊稱大漢軍政府四川都督,軍政府設於前明蜀王宮。十八日東校場大閱兵,兵譁變,向將臺開槍,蒲、朱走免,軍政部長尹昌衡繼任都督,羅綸為副都督。成渝兩個軍政府至民國元年二月合併,合併後的都督府設成都,尹昌衡為正都督、張培爵為副都督。

東三省的情形,很像山東、因大勢所趨,地方不穩,所以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不能不對局勢有所敷衍,但他堅決不肯宣佈獨立,於是和諮議局議長吳景濂等合組“東三省保安會”,用會長名義代替總督,並在吉林和黑龍江兩省成立兩個“保安分會”,都由當地巡撫兼任“分會會長”。

各省紛紛獨立,不少是敷衍的,山東和東三省就是。還有甘肅獨立後,都督趙維熙一直拖著一條長辮子,也不準其他官吏剪辮子。新疆都督袁大化仍然戴著紅頂花翎,自稱為新疆都督巡撫部院,這些都算是假獨立。

廿五、拔大樹

辛亥年的六月間,直隸諮議局三番四次請願,要求速開國會,同時反對奕劻的內閣,認為以皇族擔任內閣總理,不合君主立憲的原則,有失人民願望,措詞激烈而痛切。這些要求,與革命行動是無關的,各省諮議局的活動都是在致力於君主立憲,當時好多省諮議局曾派代表赴江蘇南通,拜訪江蘇諮議局議長張謇,請張赴北京一行,觀察清廷動向,作為各省諮議局今後對國是應採方針的參考。張謇欣然同意,遂偕雷奮和劉厚生同往,路經河南,順道赴彰德訪問在息隱中的袁世凱,交換對於時局的意見。兩人不見面已十餘年,在袁心目中,張謇在南方有廣大的社會力量和經濟力量,過去若干年兩人雖有芥蒂,但在今日變局中,兩人必須合作,張氏在南方有力量可以配合。因此當兩人握別時,袁很誠意地向張表示:“如果朝廷召我出山,我一切當遵從民意而行,換而言之,即當尊重各省諮議局,尤其是季老的意見,希望季老和我合作,並請把我的誠意轉達各省諮議局。”

辛亥革命起義後,革命黨要人,如黃興、宋教仁、陳其美、居正等都聚集上海,他們雖和張謇素昧生平,但因知道張、袁過去一段師友之間的關係,所以對張很拉攏。張這時亦贊成共和,民國成立前後,張的身價極高,隱然成為南北之間的一個重要人物。

袁世凱在這期間,確實花樣百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方面宣稱自己是贊成君主立憲;一方面卻又和汪精衛密切往還,暗中表示贊成革命。一方面命令馮國璋督兵猛擊武漢的革命軍;一方面又派人至武昌和談。忽進忽退,撲朔迷離,使人無法捉摸。就連他自己的出處,也是欲進欲退,弄得清廷對他也不知該如何應付。

自從武昌起義後,袁世凱的北洋系人都額手稱慶,認為這是袁宮保再起的大好時機,可是這些袁的幹部也對袁的手法莫明其妙,有人認為袁息隱兩年多 ,一切都有點不對勁。楊度有一天更把外邊這種看法對袁報告,袁聽了仰天大笑,他說:“晳子(楊度的號),你是聰明人,怎不懂我的意圖,你知道拔樹的辦法嗎?專用猛力去拔,是無法把樹根拔出來的,過分去扭,樹子一定會斷折,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左右搖撼不已,才能把樹根的泥土鬆動,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樹,還是三百多年的老樹,要想拔這棵又大又老的樹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鬧革命,都是些年輕人,有力氣卻不懂如何拔樹,鬧君主立憲的人懂得拔樹卻沒有力氣,我今天的忽進忽退就是在搖撼大樹,現在泥土已經鬆動了,大樹不久也就會拔出來的。”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袁的老奸巨猾。

武昌起義的訊息於辛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