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位最具權威的人物也對袁有了深刻的印象。

光緒這時銳意革新,雖然他還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但他能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建議。袁世凱因為練新軍頗有成績,加上他過去在朝鮮的種種作法,使光緒開始對這個小小道員有了好感。

慈禧也對袁有了認識,因為她對於榮祿的話是言聽計從的,榮祿曾親自看過袁的練軍工作,並且對袁甚有好評,則袁的能幹有為是必然的了。

小站練兵給了袁世凱表現能力的機會,有了建立羽翼的條件,也使他獲得那時代最有權勢的人對他的重視。

光緒廿五年(1899年)二月,榮祿再度蒞臨小站點校新建陸軍,對於新軍的規模、訓練、精神以及所操演的陣形都極表滿意,並且大為激賞。他告訴袁世凱說已經奉了慈禧的密旨,授權他在北洋組織一支嶄新的軍隊。在他心目中,認為這支新軍應該以新建陸軍為模範,他令袁世凱就編組北洋新軍向他提出具體的計劃。

袁世凱費了三天的時間擬就新軍的軍制和組織,一切仿效新建陸軍,共為五軍,每一軍共轄八營:計步兵五營,炮兵一營,馬兵一營,工兵一營,另附一個學兵營。每營設一個統帶,統帶率四個領官,每個領官領一隊,每隊250人,所以每營是1000人。規定每營兵士必須足額,餉糧按人發給,足食足兵。

榮祿立即接受了袁世凱的獻議,將這個新軍訂名為“武衛軍”。武衛軍分為五個軍,為: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武衛右軍,武衛中軍。榮祿擔任武衛軍的統帥併兼統武衛中軍,以馬玉昆統武衛前軍,聶士成統武衛左軍,袁世凱統武衛右軍,董福祥統武衛後軍,每軍九千餘人。武衛右軍即由新建陸軍改編而成,是武衛軍中最完整,最精銳的部隊。武衛中軍則是重新招募,以旗丁為主,一切規模俱參照新建陸軍,所以人數也有1萬人,而且都是年輕精壯的。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這三支部隊則是以燕隴舊軍改編,如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就是由甘軍改編,所以舊勇營的習氣和組織仍然存在,非常散漫。榮祿雖然限令他們就地整編,可是整編工作卻很遲慢。

武衛軍成立後,袁常往來北京和天津,他的聖眷日隆,慈禧特賞他在西苑門內騎馬和乘坐拖船,這些特權都是對一個大臣的無比殊榮。

九、康有為鼓吹變法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清廷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戊戌政變”。袁世凱和戊戌政變有重要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敘述這一段歷史之前,必須先把西太后和光緒之間的種種作一個交代。

同治皇帝死後,因為他沒有兒子,也沒有過繼兒子,於是沒有主見的慈安太后(東太后)和有野心的慈禧太后(西太后)便共同商定,以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為咸豐帝的承繼兒子,繼承皇位,這就是光緒皇帝。按照清室的皇位繼承法,這本是不合理的,因為同治和光緒都是“載”字輩,他們倆人是堂兄弟,兄終弟及,在滿清還無先例。可是光緒的父親奕譞是咸豐皇帝的兄弟,光緒的母親是西太后的妹妹,兩兄弟娶兩姊妹。西太后既是光緒的大伯媽,又是光緒的大姨媽,親上加親,除了親生兒子,這種關係應該是最親的了。選擇這樣關係的親人來做皇帝,是有把握可以控制的,何況這時西太后有極旺盛的權力慾望,如果她不作太后,則如何垂簾聽政呢?

光緒五歲即位,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清廷一切政事全由東西兩位太后垂簾聽政。東太后素來不願管事,因此西太后便掌握了實權。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光緒已17歲了,這時東太后也死了五年多,西太后不好意思再繼續聽政,乃宣佈於明年正月“還政”,其實還政不過是個名目,她換了個“訓政”的名目繼續攬權。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才宣告親政,這時光緒已19歲,可是二品以上大員的黜陟,仍要由慈禧決定。

不論從哪方面說,光緒帝總算是一個可愛的、值得同情的年輕小皇帝。他想做一個有為的好皇帝,可惜在一個無可施展的政治環境中,上有慈禧的專橫,而朝中滿籍官吏盡是頑固守舊愚昧無知 ,不要說政治上他不能有作為,甚至於在愛情上也不能自由。清王朝的家法本來就極嚴格,加上慈禧的跋扈,結果造成同治和光緒兩朝的皇帝悲劇。

清宮中有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就是關於慈禧迫死他親生兒子同治和他的皇后一件公案。據說選定同治的皇后是東太后所主張的,所以西太后不高興,在同治新婚時藉口皇后年輕,不懂宮中禮節,所以不許小夫婦在一塊。同治出天花時,慈禧把皇后喊去斥責,皇后深感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