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6章 另闢蹊徑

,知道研發這種事情是每個準數的,很可能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都得不到結果。”

“我明白,如果做這個專案的話,我自己還得貼不少的錢。”李衛東開口答道。

“那你還願意接下這個專案?你可別忘了,你這次是來分餅的,說白了是來拿好處的,鬧了半天自己還得掏錢,而且結果也不一定能成功,這可是一筆賠本生意。你們資本傢什麼時候改做賠本生意了?”何大伯略帶調侃的說道。

李衛東則一臉正色的回答道:“咱們國家不可能一直窮下去,也不可能一直使用人力去採摘棉花,棉花使用大規模的機械採摘,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如果咱們自己不去做的話,以後被外國人搶了先,到時候這個市場又成了外國人的了!事關咱們國家十幾億老百姓穿衣服,可不能去依靠外國人!”

……

中國的農業機械研究院成立於1956年,而當時成立的,還有一個農業科學院農機研究所。

後來兩院合併,成立了中國的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八十年代末,國家隊科研體制進行改革,農機研究院便是試點單位,開始由單純的科研院所,向科研經營型院所進行轉變。

以當時的國情,做科研根本就賺不到錢,一個科研院所,要是沒有財政撥款,根本就活不下去。

好在國家將農機局質量檢驗中心,放在了農機研究院,也就是說各個廠家的農機,如果想要投產,就必須得經過農機研究院的檢驗,這也使得農機研究院有了經費來源。

只不過科研這種東西,從來就沒有嫌錢多的時候,透過農機質量檢驗獲得的經費,顯然不能滿足各個科研專案的需求,於是科研經費緊張,也成了常態化。

未來國家還會進行一些列的改革,農機研究院下屬會有7家全資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直屬單位,外加是十二個基地和一個農機物流園,一年營收近百億。

這也使得農機研究院的科研經費變得富裕起來,農機研究院也變成了集科研開發與裝備製造於一體的企業。

九十年代農機研究院,顯然沒有這麼財大氣粗,經過幾輪經費縮減後,各個專案都缺錢。

倪貴林作為農機研究所的一個博士後,此時正惴惴不安的站在院長辦公室的門前。

此時的倪貴林,心中已然泛起一種大事不妙的感覺,他能夠猜測到,自己所負責的專案,馬上就要被砍掉了。

倪貴林所負責的,正是棉花采摘裝置的研發。

這個專案剛剛被提出來的時候,就沒有獲得很廣泛的認可,因為在領導看來,棉花收割機這種東西,並不是適合中國的國情。中國有那麼多人,根本用不著用機器來摘棉花。

以當時的技術,美國的棉花收割機,採棉率雖然能夠到達九成左右,但是雜質率偏高,卻始終無法解決,就算是倪貴林延發出了跟美國一樣的棉花收割機,但還得再建一個棉花清洗工廠才行。

也正是因為這個專案不被看好,所以專案得到的資金非常有限,錢給的少,研發進度就比較慢,研發進度慢,錢給的就少,於是乎便形成了惡性迴圈。

最近一段時間,研究院又開始縮減資金,倪貴林覺得,自己的這個專案,已經在劫難逃了!

而在不久之前,倪貴林接到了院長的電話,讓他去一趟院長辦公室。

倪貴林瞬間意識到,死刑的宣判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