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章 計件工資(求訂閱)

十成熟、一成丟”,意思是小麥收割的最佳時間是九成熟的時候,而等到小麥完全成熟以後再收割,會造成一成的損失。

在人力收割小麥的年代,每當麥子收割的季節,那些在城市或者鄉鎮務工的農民,全都會回到家鄉,搶收小麥。甚至很多從農村考出來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和國企職工,也會請假回家收麥子。

一般到了這個時候,城鎮當中都會出現短暫的用工荒,農民工數量較多的建築工地,還有鄉鎮企業,乾脆就停工了,等收完麥子再開工。

以現在的眼光看,企業停工讓工人回家幹農活,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完全不符合經濟學常識。然而在當時,企業若是敢不讓工人回家收麥子,工人都敢直接曠工走人。

在當時人的觀念裡,回村收麥子絕對比企業正常生產重要的。

電爐廠就要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旦到了六月份收麥子的季節,電爐廠的工人們都會回鄉收麥子,到時候電爐廠勢必會停工一段時間,那麼產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農村收割麥子,並不是把麥子割下來就完事了,第一輪收割,第二輪拾穗,還需要及時的將收割下來的麥子運到賣場裡,趁著沒有下雨趕緊堆垛,然後還得攤場和碾場,之後才是揚場、曬麥和歸倉,有的地方還要將餾麥上垛,做一年的牲口飼料。

等工人們做完這一切,然後返回廠裡,再重新開工,少說也得耽誤兩個星期的時間,若是天公不作美下幾場雨,收割受到影響的話,浪費一個月的時間也是有可能的。

“這算是不可抗力因素了吧!”李衛東無奈的搖了搖頭。

李衛東要提升產量,又不能阻攔工人回家割麥子,所以他只能另尋他法。

“引進一條流水線?”李衛東馬上否定了這個想法。

先不說引進流水線需要一些時間,就是引進流水線的花費,可要比僱上百八十人貴得多。

至於僱人的話,則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電爐廠這種鄉鎮企業,所能夠僱傭到的,都是一些農村多餘勞動力,要經過培訓以後才能正式勝任電爐廠的工作。

這些農村多餘的勞動力,文化水平比較低,很多人連小學都沒上完,大字識不了幾個,給他們叢培訓本來就是個複雜的事情。

更何況李衛東現在要解決的是,工人回鄉割麥子的問題,即便是僱來了農民工,到時候也得回去割麥子。

“只能透過管理的手段,來提高產能了。”李衛東心中暗道。

想到這裡,李衛東開口說道;“馬哥,你覺得咱們實行計件工資怎麼樣?”

“那就是按照生產的件數算工資?”馬忠義開口問道。

“對!出勤一天,給一塊錢的基本工資。”李衛東伸出一根手指,接著說道:“除此之外,只要組裝出一臺空氣炸鍋,我就發一塊錢的工資,不過前提得是質量合格!”

“一臺一塊錢,這要是一天組裝五臺的話,一個月豈不是能賺一百五十塊錢?再加上三十塊錢基本工資,那就一百八十塊了。不行,太高了!”馬忠義一臉吃驚的說道。

1988年的時候,大型國企職工的月薪也就是一百五十塊錢左右,比前兩年漲了許多,這主要得益於工資上漲和國家補貼。

因為在那一年,國家實行了價格闖關,價格開放導致各種商品價格上漲,比如豬肉價格上漲了60,蔬菜價格上漲了31,18寸彩電由1300塊上漲到1900塊。

由於物價上漲,所以國家決定給予職工一部分的補貼。而這種補貼在國企和事業單位的落實還是比較到位的,而鄉鎮企業大多不會執行這種補貼。

因此在1988年,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工資有大幅度的增長,鄉鎮企業的工資卻是原地踏步。

李衛東給出的一臺一塊錢的計件工資,已經達到當時國企職工的工資水平了,比起其他鄉鎮企業,更是高了三四倍。

然而馬忠義卻不同意,他覺得這個工資太高了。

李衛東只好請教道:“馬哥,那你覺得組裝一臺空氣炸鍋,該有多少計件工資?”

“給個兩三毛錢意思意思,就行了!”馬忠義開口說道。

“不行,太少了,這樣沒法調動工人積極性。”李衛東開口說道。

“那就加一毛,四毛錢!”馬忠義說道。

李衛東搖了搖頭:“我看就給八毛錢吧。”

“八毛錢?一天要是能組裝五臺,也能掙四塊錢啊,一個月就是一百二。不行,咱們這種鄉鎮企業,哪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