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等一個個調到元帥府,先砍掉朱元璋的臂膀。
他又把朱元璋的統兵權收上來,不再叫他帶兵、練兵、指揮戰鬥,只叫他參贊軍務。
當他弄清李善長是朱元璋的智囊時,又下令將他也調到元帥府來。
李善長知道郭子興是個庸才,他也知道朱元璋此時最需要人幫扶,便向他哭訴。
朱元璋嘆了口氣,說:
“主帥之命,不可違也。先去吧!”
李善長卻高低不肯離開朱元璋,好在郭子興也沒再來催促,他便留在朱元璋身邊,常常陪著他聊聊天,出點主意,讓他感到一點溫暖。
朱元璋面對郭子興越來越嚴重的猜忌,始終不發一句怨言。每天按時到郭子興的內堂請安,按時到元帥帳前排班,應差,顯得十分勤謹。
他知道忍辱負重,禮讓謙恭,是爭取人心躲避禍患的一種好方法。郭子興越是對他無情,他越是能忍讓,就越體現他有仁義。人們越覺得他有仁義,他就離蕩平群雄的目標靠近了一步,離肘腋之禍遠了幾尺。小不忍則亂大謀,為了大謀,他必須忍。
他知道,仁義值千金,要求得“仁義”二字,必須付出代價。憑他在親手訓練出來的四萬精兵中的權威,只要振臂一呼,別說一個郭子興,就是十個郭子興他也可以把他關起來。但那樣一來,就沒有絲毫仁義可言了。只有受辱,只有忍讓,才能換來仁義。
他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口無怨言地熬過了兩個多月,已博得了全軍上下的同情,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極仁義,對郭子興極為忠誠的人。當那些曾嫉恨過他的人也開始同情他的時候,他知道時機成熟了,他該動手改變局面了。
早年闖蕩江湖時,結交各色人等,他便深知人性的弱點。這些年來刀頭舔血的生涯,又鍛煉出捕捉別人弱點的本事,懂得如何利用這些弱點。
他知道郭子興耳朵軟,又知道他好錢貨。
他叫他那賢惠的馬伕人去向小張夫人哭訴,請小張夫人去向郭子興為朱元璋吹枕頭風。因為郭子興素來對小張夫人言聽計從,而小張夫人一直很賞識這個養女婿。
他打算給郭子興送批財寶。可是他從不儲財,平時嚴禁剽掠,繳獲的戰利品又都分給了部下,他無錢可送。馬伕人得知丈夫的難處,便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