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1章:去長沙(1)

在李崇離開梅嶺,和全旅一道向鄂南通城行軍之際,一千多公里的重慶城內。

這座山城內積壓的人流越來越多了,國民政府遷都到重慶之後,原本這個安靜的城市一下子就成為了全國戰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國各地不管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還是拖家帶口逃難過來的普通人,都淵源不斷往這座山城湧進。

即便是鬼子軍機時而就來轟炸,可這並沒有阻擋來自全國的人不斷往這裡湧入的腳步,不斷湧入的人流直接將物價推到了對於平頭百姓而言直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市社會局與平價購銷處、市商會等部門規定各主要物品的最高限價已經成為了一個幌子。

不過無論物價如何攀升,小本生意照做。

“臭豆腐,又香又好吃的臭豆腐嘞!”

“鐵板豆腐,又滑又嫩的鐵板豆腐嘞!”

“......”

小龍坎覃家崗外,車水馬龍,這時候正是下午放學時間,不少小吃攤位擺在道路兩旁。小小的百米道路兩旁,集齊了來自全國的名小吃,各家手藝在這裡呈現,不過豆腐仍是這裡的角兒。

之所以這裡齊聚著各家小吃,是因為坐落在小龍坎覃家崗的這家學校消費能力不錯,尋常一些孩子只能幹瞪著流口水的小吃,這座學校出來的孩子多少都能買得起。

坐落在這裡的便是如今重慶乃至全國最為有名的中小學教育學校:重慶中正學校。

這座學校著名並不是因為學校歷史悠久,相反,這座學校是1938年夏天剛新成立的學校,但就憑這座學校的校名,就足以說明很多道理。

這座學校由國民政府出資在小龍坎覃家崗成立,創辦之初衷就是為了黃埔子弟入學之方便,現在招收的學生都是黃埔出軍人的子女。

除了招生定位非凡之外,學校師資也很強大,雖然學校只是小學和中學教育,但國民政府教育部特意拿出專項資金,一部分用於專門聘請了李嶽南、豐乃天和宋慕法等著名學者作為師資;另一部分用於專門資助犧牲黃埔軍官的家屬子女。

可以說,這座學校從一誕生就與眾不同。而這座學校的校訓,也與如今的中央軍校一脈相承,同樣是“親精誠”四個大字。

這座學校也是如今混亂的重慶城中,為數不多的肅正之地。

魚龍混雜的重慶城中隔三差五的就會丟孩子,可是沒有哪個人敢窺伺這座學校裡的孩子,因為這座學校的校長直接就是黃埔一期生畢業,背後直接站著所有黃埔軍官。

敢動這裡的人,第二天連骨灰都找不到。

對於明珠山下的李崇一家而言,這座學校一成立,直接就解決了正讓李德潤心孩子上學的安全問題。

憑著大兒子李崇的黃埔十四期份、上校團長以及留在家裡證明,李志新從原來的學校退課之後,和妹妹李元秀一起兩人順利的進入了這所學校。兩人雖然不是李崇的子女,但卻是一母所出,是他的親弟弟親妹妹,何況李崇連《中央報》都上過兩次了。

這會兒正是下午放學的時候,雖然學校提供住宿,但李德潤念及兩個孩子年紀尚小且自己也沒有什麼事兒,所以選擇每天來接孩子回家。一般而言,都是他帶孩子回家,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大兒子的準兒媳婦林婉如來接,這樣的例外一週都會有個三四次。

剛出學校門外。

“今天的童軍訓練課好累啊,嗯?二哥你聞見了麼?好香的味道啊!”

同哥哥李志新一起走出校門之際,李元秀正感嘆著上學的辛苦,然後一股味道從空氣中飄了過來,李元秀仰著鼻子聞著空氣中的味道,眼睛都眯了起來。

兄妹倆由於年紀的差距,一個剛上小學部,一個已經上了中學部。

“想吃什麼,我給你們買。”

兩兄妹耳邊傳來熟悉的聲音。

“林姐姐。”

李元秀三兩步蹦到林婉如的旁邊,相比之下李志新則成熟許多。

各自買了一份油豆腐之後,邊吃之間,林婉如問道,“今天學了哪些東西啊?”

聽著林宛如的問題,李元秀變得有些扭捏,李志新則是一隻手忍不住臉上一pia。

林婉如笑看著兩個孩子,“跟姐姐還有什麼不好意思說的嗎?”

“自家人,不丟臉”,作為二哥,李志新拍拍小妹的肩膀,然後用只三個人聽得見的聲音說道,“就是小妹她今天兩隻手之內的加減法都沒算出來。”

林婉如點了點李元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