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部分

1968年3月起,法國所有的銀行開始在全球範圍的期貨市場上拋售美元,然後購入黃金。他們紛紛把自己以及從歐洲市場上買到的美元、美國國債、美元票證拿到美聯儲去兌現黃金。

這一波攻勢相當強悍,美聯儲的黃金儲備迅速就下降了一半以上。僅3月14日這一天,就有400噸黃金被提走。

那段時間,美元兌換黃金的固定匯率搖搖欲墜,只要再推動一小把,佈雷頓森林體系就可以轟然倒塌,美元就可以完蛋,而法郎就可以代替美元,成為世界硬通貨,從而掌控世界經濟,恢復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榮光。

可這個時候,法國以及羅斯柴爾德家族卻突然發現,他們期待的盟友卻一個也沒出現,比利時,荷蘭,義大利,非洲各國……一個都沒有!

羅斯柴爾德家族以及法國政府現在終於明白了,那些歐洲盟友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幫助法國的意思,他們賣給自己的美元,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他們不過是想從中撈取好處。個更兼鮮見的道理顯露了出來:美元統治世界也許並不美好,但一定好於法郎統治世界,畢竟法國在他們身邊,而美國遠在天邊。

就這樣,孤軍奮戰的法國絕對不會是美國的對手,法國的瘋狂擠兌雖然很危險,但也還不足以打垮美國。因為法國的後勁不足,或者說法國的美元外匯還不夠兌換掉大部分的黃金,美國終於成功渡過了擠兌難關。

可是,法國雖然失敗了,但美國在這場進攻中也損失慘重,慘重到什麼程度?慘重到這次風波結束後,他們居然沒有餘力去報復法國。

但既然美元過關了,那麼美元依舊是美元,仍然是國際貿易中的最主要結算貨幣。

在這場金融戰中,大量持有黃金而缺乏美元現金的法國,可謂損失慘重,他們的外貿交易迅速萎縮,經濟發展也陷入停頓。但同時,美國度過此次危機的狼狽和虛弱也展現在世人眼前。

“從那以後,第二個挑戰者,很快又出現了。”米勒曼輕輕的笑了笑,“而這第二個挑戰者,就是曾經的日不落,大英帝國。”

沒錯,日不落帝國的太陽雖說早就落山了,但他們卻並不甘心寂寞,不甘心永遠只是一個二流國家。

英鎊橫行世界的歲月雖然遠去,但1968年時期的英鎊,依然佔據著世界1/4的國際貿易結算份額。

在那場黃金狙擊戰中,在法國的狼狽的同時,他們也看到了美國的虛弱,這時候,自認為是鷸蚌相爭裡的漁翁的英國人認為,他們出手的時機成熟了。

英國人的目的要比法國人保守的多,或者說是理智的多,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把英鎊取代美元的意思,不是推翻美國的固有霸權,而是把目標定位於與美國分享世界霸權,換句話說,是希望讓英鎊跟美元平起平坐,達到金融共享。(//。yxgxsw。…手機小說)如此一來,不必全力壓上,又不用引起美國的全力反擊,似乎會容易成功的多。

於是,抱著這樣的目的,英國第二個下場了。他們先狠狠地踢了一腳正倒黴的法國,而後全力以赴猛擊美元。

就這樣,美元的第2波拋售**到來,這次和上一次拋售相比,拋售名單上還多了個東西:大量的美國國債和美聯儲票據。

這一次,美國透過金融市場融資的通道被堵的嚴嚴實實,美國金融,或者說佈雷頓森林體系更加難過了。

為了緩解拋售壓力,美國犯了整場金融戰爭中唯一的錯誤,也是致命的錯誤:妥協。

“妥協?”聽到這裡,唐歡輕輕的皺了皺眉,“金融遊戲,不就是妥協的遊戲麼?”

“沒錯,照常理說,妥協就是金融遊戲的準則。”米勒曼點了點頭,“在資本遊戲中,妥協是個很常用的詞,既然大家都退一步就可以解決問題,那麼為什麼不呢?可惜得是,金融戰不同於金融遊戲,特別是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在這種情況中更是不允許任何妥協。因為只要可以退一步,那麼還可以退第二步,第三步。”

說到這裡,米勒曼頓了頓,順勢拿起桌子上的一杯紅茶,咚咚咚喝光之後,這才繼續道:“美國當時已經統治了世界經濟霸權,他的艦隊遍佈世界各地,他的政治影響力也無與倫比。他完全可以憑藉政治影響經濟。可惜的是,美國政府沒有那麼做,或許是他們犯了愚蠢的錯誤,或許是美國政府跟美國財閥之間不對付,故意如此……誰知道呢,總之結果就是,在這場英國的金融戰之中。美國妥協了。他們與英國組建了一個西方10國集團,然後讓美元與黃金固定兌換脫鉤,變為1盎司黃金38美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