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賣的越多,外匯賺的就越多,儘管也同樣傷害了美國汽車製造商。但就總體來說,卻對美國的金融家們有利。
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國那些金融炒家們地傑作,而美國政府之所以在汽車貿易戰中並沒有佔優勢,並非是美國政府跟日本還講點什麼道理,純粹是那些美國國內的金融財團幕後推動阻撓的結果。
換句話說,美國政府跟那些金融財團。既有利益聯絡,也有利益衝突,按照陳彼得的話說。那些大鱷們,根本不在乎哪個國家哪個國籍,他們只在乎這個國家能不能為他們提供更方便的賺錢機會。
也就是透過陳彼得。唐歡終於瞭解了一點後世所謂國際銀行家的冰山一角,也終於明白了,世界上那龐大金融遊資的主要來源,更明白了所謂美元政策的真正含義。
根據陳彼得地描述,這些背後的金融炒家,他們百分之九十以上集中在美國,也就等於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玩家都在美國。
從某方面來說,或許這些炒家團是這個世界最公平的一個團體。他們沒有任何的人種歧視。也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主義,加入他們這個***從頭到尾要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賺錢。
只要你會賺錢,只要你能賺錢,那麼不論你是種族主義者中的黑鬼還是黃皮猴子,都會成為他們地夥伴,當然,要是你在這個過程中露出破綻了,也會立刻被他們群起瓜分。
之所他們中最多的是銀行家,那是因為銀行表面看起來只是一個金融服務行業,表面利潤並不高,但是銀行卻是一個資金運轉的通道,所有大額資金地流轉,都要透過銀行,而在這個流轉的過程中,上下其手的方法就多了去。而且如果是銀行自己直接進行投資地話,不但可以用一塊錢當成十塊錢這樣花,在抄外匯的過程中,還可以直接就使用更高倍數的槓桿效應。其實所有的外匯保證金交易,都是透過銀行,而銀行往往為了規避風險,有時候也會自己做,而槓桿效應要比普通在外匯市場上放出去的還要高。
銀行自己做外匯交易,這當然是違規,不過類似的違規已經多不勝數,只要投資不失敗,那就沒有問題,所有出問題的銀行違規操作,都是投資失敗而被發現。
儘管也有管理銀行的所謂金融監管,但這東西對他們這些銀行家來說,不過是換個稍微有挑戰意義地玩法,所有地法律他們都可以找出N多漏洞,並針對這些漏洞做出新的規避方法。
在唐歡所知道地世界裡銀行家在表面上並沒多少財富,比如那些銀行總起來的規模,甚至還不如那些零售企業。之所以造成這樣,是因為那些零售業軟體業之類,是實實在在的經營,利潤雖然不如金融業那麼大,但風險小,而金融投資的風險很大,不可能一直如唐歡這個變態這樣只成功,不失敗,很多銀行都是成功與失敗並存。
比如微軟跟沃爾瑪,他們這樣的企業,很難讓他突然倒閉破產,但銀行業來說,可能一個投資不好,一個龐然巨物就會轟然倒塌。唐歡前生08年那場金融危機裡,美國五大投資銀行只剩下兩家,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表面看起來是這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銀行可以倒閉,但那些銀行的頭頭們,或者說是那些銀行家是不會有損失的,因為破產就意味著他們不用為自己的失誤負責,他們依然是隱藏的鉅富。可以把錢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瑞士銀行等離岸公司,然後再換個身份繼續玩。
後世美國之所以要求瑞士銀行公開名單,表面看起來是要譴責這種不規矩的金融制度,要求公平,其實是要拿那些掠奪了美國財富的銀行家開刀,要不是美國在那次危機中受創太深。他們才不會管別人死活呢。只是很可惜,這種做法很難很難,至少在美國曆史上,貌似二戰以來,特別是在肯尼迪被殺之後,美國政府拿這些銀行家還從來沒有辦法過,。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則是金融的延伸,當然這之間也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往往一場戰爭之後,可能新地政治格局就此改變,然後新的金融規則也會發生變化。
在二戰結束以後,新的金融寡頭開始崛起,而舊的金融寡頭也沒有消亡。反而聯合那些新的金融寡頭一起,開始以美國為中心,利用更為發達的通訊交通技術。透過美元這種金融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發達國家之內。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銀行結算系統,同時依據分佈在世界各地地銀行為中心,又同時開始組合出一套嚴密的金融產業鏈條,從而產生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完美計劃。
不過,陳彼得也承認,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計劃,而這些人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