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誤,一度被擠出前4。儘管在第五輪中跳出98.94分的全場最高分,但回天乏術,最終僅列第二。
那次比賽,我一舉拿下男子10米臺雙人、單人,男子團體、混合團體4枚金牌。堪稱隊伍的“大贏家”。
這次奧運會前的“模擬考”,讓低迷的中國跳水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因為在奧運會前戰勝不可一世的薩烏丁,將意味著中國男子有重新崛起的希望,也意味著強大的中國跳水隊有在奧運會上再次稱霸世界的可能。
這種美好前景讓國人對跳水又重新充滿信心了。
這時候,最受人關注的奧運會選拔開始了。
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定,每個跳水專案中每個國家限報兩人(雅典奧運會時可報三人)。這也就意味著,這兩個人,必須兼跳單、雙人。
我當隊伍中當然的男一號:在國家跳水隊進行的5站選拔中,我拿了4個冠軍1個亞軍;而綜合評定上,我也是絕對的第一。唯一輸的那次,是在5月26日的跳水大獎賽西安站。那次比賽,我和黃強贏得了雙人冠軍,但在單人賽中大意失荊州輸給了小將胡佳。
但這一點不影響我參加奧運會。而奧運會二號人物也沒有太多的懸念,那就是黃強。年僅18歲的小將黃強一度被視為男子跳臺的二號人物,在國際大賽中的成績僅次於我,而田亮/黃強的雙人組合也是蜚聲國際。但或許是天妒英才,3月份在一次訓練中,黃強的舟狀骨骨折。雖然黃強一直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的原則,積極進行奧運備戰。但7月的複查結果出來,還是可能影響比賽,跳水隊不得已做出了換人的決定。
而咫尺之差與理想擦肩而過,黃強始終沒有擺脫這件事的陰影,一顆跳水新星就此隕落。
機遇砸在了正在國家隊代訓的17歲小將胡佳頭上。當天大的運氣到自己面前,胡佳的那份激動之情可以想像,其訓練水平和態度飛快地上了一個臺階。
不過,這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訊息,以前都是我和黃強搭檔,這次突然讓我和胡佳組合,我們憑什麼叫板世界列強?要知道,距悉尼奧運會已不足兩個月,留給我們磨合的時間已經不多。
復仇王子(1)
如果說四年前我還有藉口的話,那麼現在的我,已經沒有退路了。前面是懸崖、絕谷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必須跳下去。
當地時間9月17日10點50分,中國跳水隊一行數人乘坐MU561次航班,踏上了澳大利亞的土地。
奧運會,我們來了!
這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所有的激動都在這一刻綻放,所有的夢想也將在這裡找尋。
不過,當我們豪情滿懷地來到這裡之後,才發現一切與想像中有差距。當地的居住和氣候環境,都在考驗著我們的心智和承受力。
由於這次奧運會運動員人數嚴重超標,突破了原來的計劃,中國代表團人員不得不住進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板房裡。隊員們把這些簡易木房戲稱為“集裝箱”,因為它們方方正正,就像一個加大了的火柴盒。真擔心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房子會被剷車給搬走。
集裝箱裡一般可以容納4人,裡面床鋪、衛生間、水管等設施倒還齊全。我和胡佳一半,熊倪和肖海亮住另一半。
就這樣,幾十名未來的奧運冠軍,擁擠在一小半集裝箱裡。
都說資本主義每個毛孔裡都沾滿了血和骯髒的東西,此言不假。
如果說這些客觀條件都可以克服的話,那麼當地反覆無常的氣溫,則讓人頭疼了。
悉尼晝夜溫差特別大。這裡的天氣“白天是非洲,晚上是北極”。而電暖氣則是“天冷不管用,天熱熱死人”。跳水隊抵達的頭一天,由於夜裡冷得要命,第二天早上就有幾個隊員打起了噴嚏。
而每到中午,這裡晴空萬里,烈日高照,“集裝箱”裡則高溫難耐。為了“避暑”,我經常一個人跑到室外的草坪上迷糊一小會。
午休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啊!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迎來了四年一屆的大場面,迎來了奧運會“第一跳”:23日的10米臺雙人比賽。
為了這場盛典,我準備了四年。四年前,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有衝勁,但沒有絕對的實力。但現在,我已經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連不可一世的薩烏丁,也是自己的手下敗將。
奧運會前,我們制訂的計劃是:先集中精力比好雙人,這個冠軍把握最大。自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