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工匠、醫者等,加強了大唐的吐蕃的友誼,促進了民族的團結,大大加快吐蕃的經濟發展,而事實上,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大唐和吐蕃的和平共處,只維持了不到一百年,在往後日子,在大唐幫助下變強的吐蕃,會成為大唐中後期幾百年揮之不去的惡夢,事實上,大唐可以說是被吐蕃削弱,吐蕃的軍隊,都打到長安,可以是過非功,只史書有心偏頗而己。
別人是坑爹,李二卻是坑後代。
若是不知這段歷史還可以,知道了這段歷史,劉遠自然不能讓悲劇重演。
劉遠一下子站起來,對長孫皇后行了一個禮,焦急地說:“皇后,微臣告辭,我要到朝堂之上,發表意見,據理力爭。”
以長孫皇后的性子,雖說派公主和親心有不捨,但她絕對不會因為私情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左右朝政大事,李二和不少大臣,估計也很樂意用一個地位不高的公主換取邊境所謂的和平,於是,劉遠再也坐不住了,馬上要求去朝堂,準備阻止這一個一決議。
“劉卿家要回朝堂?嗯,也是好事,朝中正需要你這種忠勇之士,這樣吧,本宮派人帶你過去,這樣一來,也可以省不少時間。”長孫皇后很是體貼地說。
“是,有勞皇后娘娘了。”劉遠連忙感激地說。
長孫皇后笑著說:“劉卿家是大唐的棟樑之材,此刻願為大唐效力,本宮高興還來不及呢。”
稍稍客套了一會,劉遠就在一名太監的帶領下,徑直前往宣政殿。
而此刻,坐在皇位之上的李二,頭都大了。
很明顯,能讓李二這麼心疼的,肯定時做決策時,群臣出現了嚴重的分岐,誰也說不服對方,就是李二也拿不定主意。
朝中分為二派,以清河崔氏為首士族支援和親,化干戈為玉帛,理由是戰爭一啟動,耗費的錢財都是將會是天文數字,因為戰爭一開始,像世家士族也要出錢出力,士族世家多是贊同和親來穩定局面。
另一派,自然是程老魔王、秦瓊、李靖為首一干武將,武將嘛,就靠軍功來晉升和獲得封賞,現在這麼好的機會,自然不肯放過,再說了,那詛咒己經破解,吐蕃軍也沒自己想像中那麼強,自然主張不和親,用武力的方式,把它征服。
不過最令眾人吃驚地,禮部尚書周世石,也參預了進來,站在士族的一邊,力挺和親之策。
“皇上,現在吐蕃內亂,實力大損,正是把它消滅的大好時機,再說我們也有這樣的條件,一勞永逸,那吐蕃狼子野心,不能不防啊,皇上”尉遲敬德一臉認真地說。
崔尚馬上反對說:“尉遲將軍,你說得倒是很精彩,但尉遲老將軍你想過沒有,那吐蕃是苦寒之地、荒涼,就拿下來,也沒多大用處吧,相反,就是拿下,也得費大量的錢銀去維護,耗費大量的兵力去守護,崔某覺得,此舉得不償失。”
“此言甚是”工部尚書崔敬,也趁機站了出來,馬上附和道:“現在大唐百廢待興,雖說稅銀不錯,但各項開支巨大,現已捉襟見肘,別的不說,光是大明宮一項,就己經疲於應付,再與吐蕃開戰,只能加重稅賦,只怕引起百姓的不滿。”
程老魔王馬反駁說:“把那些隱患除去,才能更好發展,皇上,現在大唐軍威強盛,吐蕃經歷內亂後實力大減,正是把它解決的最佳時機,一旦錯失,追悔莫及。”
“皇上”禮部尚書周世石也站出來表態道: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吐蕃以臣子之禮自稱,此乃大唐威名遠播,不戰而屈人之兵,理應和親以示懷柔,若是一味征討,不僅勞民傷害,還傷了這些臣國之心,有損大唐之威名。”(未完待續。。)
ps: 這章修改了二次,誤了時間,萬分抱歉。
586 劉郎妙計
有人想儲存實力,有人要建功立業,有人想要名氣,分成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要求拒絕吐蕃和親的要求,厲兵秣馬,一勞永逸地解決吐蕃這個心腹大患,而主和派則認為見好即收,只用一名公主既可以使兩國免兵戎相見,也可以體現出泱泱大國的氣度,這是一件穩賺不賠之事,於是這兩派就在朝堂上爭論不休。
李二坐在朝堂之上,並沒有發言,也不阻止大臣們的爭論。
這是李二的一個習慣,無論什麼事,他都有自己的主意,不過他不會第一時間說出來,而是先讓手下把自己的觀點先說出來,吸收別人好的觀點,補充和豐滿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