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張柔等人,都再次寫了信函,帶到了大都,分別交給了羅素林和佟衛華,兩人的分工也是明確的,佟衛華負責接觸張文謙,羅素林則是負責接觸竇默、姚樞以及高鶚等人。
以儒士的身份進入到蒙古朝廷的漢人,也是吳邵剛爭取的物件,這些人之中,很多都是鬱郁不得志,也的確是有本事的。
當然這部分的人名單,是由劉秉忠直接提供的,畢竟吳邵剛不瞭解蒙古朝廷之中漢人的情況,郝經離開的時間太長,也不是很瞭解了。
佟衛華的客棧,生意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在大都,蒙古王朝的都城,以前在中都開平城的大部分商賈,以及諸多的官署,陸續都搬遷到大都來了,也讓大都迅速的變得繁華。
人多了,生意自然是不錯。
完成了將劉秉忠救出天牢的任務之後,佟衛華提心吊膽了好一段的時間,他主要擔心的還是獄卒消失的事宜,其實這是佟衛華多心了,刑部壓根不敢將獄卒、馬車消失的事情稟報上去,在他們看來,獄卒消失是上面做出的安排,就是想著讓所有的秘密都消失。
畢竟劉秉忠自殺的事宜,並非是什麼光彩的事宜,對於皇上是有很大負面影響的。
刑部稟報的是安埋了劉秉忠,朝廷不會過多的詢問,此事就這樣過去了,至於說劉秉忠府邸裡面的管家和下人,那就沒有誰去關心了。
一直到收到了情報署的命令,佟衛華才安心了很多。
按照情報署的命令,接下來佟衛華需要接觸之人,就是張文謙。
張文謙與劉秉忠之間的淵源很深,其能夠到忽必烈身邊做事情,就是劉秉忠舉薦的。
張文謙做事情沉穩低調,有著儒士的風度,後來居上,在王文統被斬殺之後,超越了其他的漢人大臣,成為了忽必烈身邊的漢臣第一人,官至御史中丞。
不過王文統被斬殺,劉秉忠被下獄,張柔歸順大宋朝廷,對於張文謙的打擊也是重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儘管表面上他還是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但忽必烈骨子裡對漢人的排斥,已經頗為明顯的表現出來。
朝中掌握權力的,除開諸多的蒙古親王,以及萬戶長、都元帥,剩下的就是色目人了,以平章事、左丞相阿合馬為首的色目人,已經得到忽必烈高度的信任,這些色目人不僅在朝中繼續穩固自身的權勢,還不遺餘力的打壓漢人大臣。
這就讓以張文謙為首的漢人大臣,處境愈發的尷尬。
張文謙一度萌生了退意,想著歸隱山林,了此餘生,可是在觀察了朝中的局勢之後,他沒有敢提出來這個要求,至於說歸順大宋朝廷,張文謙壓根都沒有想過,在他看來,大宋朝廷已經是苟延殘喘,不要多長時間就會被蒙古朝廷推翻剿滅,若是不識時務的去歸順大宋朝廷,恐怕今後天下統一之後,結局會更加的悲慘。
處於矛盾之中的張文謙,精神一度萎靡。
也就是在張文謙最為困頓萎靡的時候,佟衛華上門來拜訪了。
換做以前,佟衛華不過是尋常的商賈,根本沒有資格見到張文謙,不過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張文謙沒有那麼忙碌了,朝中很多核心機密的事宜,不需要他參加了,而且漢人大臣之中,也出現了分裂的狀態,以嚴忠範為首的部分漢人,在劉秉忠自殺之後,表現出來了媚態,不僅僅是更加順從朝中的蒙古人,也開始巴結討好阿合馬等色目人,這些人遭受到了張文謙、竇默、姚樞以及高額等人的排斥,認為他們丟掉了祖宗。
討好蒙古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朝中漢人大臣都是這樣做的,可是討好色目人,就讓張文謙等人受不了了,不管是能力,還是學識,朝中漢人大臣是遠遠強於色目人的。
張文謙懂進退,上朝的時候基本不開口說話,散朝之後到官署去,休沐的時間到了馬上回到幅府邸,哪裡也不去,就在家裡老老實實待著,以前時常出現的漢人大臣之間的聚會,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明哲保身是張文謙的強項,至少需要躲過這一陣的風頭。
當佟衛華前來拜見的時候,張文謙很是奇怪,因為他不認識佟衛華。
前來府邸拜見的漢人不少,絕大部分都是拐彎抹角的關係,前來拜見的目的,也是想著能夠謀求一官半職,張文謙幾乎都習慣了,以往得到忽必烈充分信任的時候,他也舉薦了一些人,都是真正有本事之人,進入到朝廷之中做事,不過王文統出事情之後,張文謙就很少向朝廷舉薦人才了。
張文謙本來不打算見這個不認識的商賈佟衛華,不過聽管家說,佟衛華已經好幾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