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剛應該是大宋朝廷的延續者,是未來的君王。
短短几年的時間,吳邵剛立下的戰功,是大宋朝廷任何的戰將都無法比擬的,當初招納吳邵剛為李家的女婿,或許很多人認為吳邵剛是高攀了,是沾了他李庭芝的光,現如今恐怕不會有誰繼續這樣看了,吳邵剛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肯定。
李庭芝更加看重的是吳邵剛的遠見卓識,當初放棄京城優厚的條件,前往艱苦的潼川府路,這樣的侷促看起來是難以理解的,不過短短几年的時間,其中的奧妙已經展現無遺。
如此的遠見,絕非一般人所擁有的。
李庭芝想的很深遠,他不會盲目的高興,吳邵剛的能力得到了印證和肯定,接下來就不可能很平坦的發展了,必定會遭遇到很多暗流,而他李庭芝身為兩淮制置使,同樣會遭遇到猜忌,這些猜忌會來自於方方面面,讓人防不勝防,試想一家人,一個掌控兩淮,一個幾乎掌控四川,朝中的大人會怎麼看。
回到京城不過兩天的時間,李庭芝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辭去兩淮制置使的職位,回到京城來做官,不用有多大的權力,地位尊崇就足夠了,這樣可以消除皇上和朝廷的疑慮,也能夠為吳邵剛穩步的發展提供時間與空間。
做出決定之後,李庭芝專門去拜會賈似道,距離吳邵剛來到京城,還有一定的時間,李庭芝需要證明很多的事情,也需要為今後打下牢固的基礎。
李庭芝毫不猶豫的提出了自身的想法,他希望能夠回到京城來,如此也能夠與家人呆在一起,至於說兩淮制置使這個職位,請皇上和朝廷派遣更加得力之人。
對於李庭芝提出來的要求,賈似道未置可否。
這一瞬間,李庭芝知道自己做對了,不用說,皇上和朝廷已經開始擔心他李庭芝與吳邵剛兩人了,擔心他們的勢力擴充,以至於對皇室與朝廷構成威脅。
李庭芝內心是五味雜陳的,作為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官員,迫於無奈做出如此的選擇,絕不會高興,不過吳邵剛是他的女婿,從未來的發展來說,他李庭芝與吳邵剛無法比較,兩相比較,還是為吳邵剛爭取到更好的發展道路。
李庭芝也有事情需要做,既然決定離開兩淮了,那麼就要將兩淮之中的部分人才,提前安置到四川去,進入到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吳邵剛不管如何的驍勇,身邊都是需要人才的。
吳邵剛來到京城,至少還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藉著這個時機,李庭芝離開京城,前往兩淮,這一次他是要去做特別重要的事情了。
吏部尚書呂文德的感覺更加的複雜。
吳邵剛崛起的步伐太快了,短短几年時間過去,已經不是他呂文德能夠輕易撼動的。
從皇上的聖旨可以看出,吳邵剛得到了皇上的重視,此番回到京城,肯定是會得到賞賜,升官是不用說的,此時此刻,若是明面上算計吳邵剛,那是自找苦吃,而且會成為眾人的眼中釘,這等的事情呂文德是絕不會做的。
吳邵剛的崛起,讓呂文德不服氣,但也不得不暫時接受這個現實。
呂文德當然不會示弱,或者是認輸,畢竟他在朝中的力量還是不錯的,與右丞相賈似道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建立起來了。
呂文德明白一個道理,樹大招風,吳邵剛太突出了,必定會遭遇到嫉妒,其被捧到天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段時間過去之後,諸多的猜忌以及懷疑,就會逐漸的出現,到了那個時候,皇上也不一定會堅持原來的想法。
再說皇上之前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對吳邵剛是惱火的。
萬事萬物皆是變化的,暫時的低頭,不意味著永遠的甘拜下風。
皇上的聖旨下達之後,作為吏部尚書,呂文德很快表態支援,且鼓吹朝廷一定要賞賜和重用吳邵剛,繼續賦予重任,以穩固四川的局勢。
呂文德此舉有著絕非一般的深意,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努力將吳邵剛捧到天上去,到時候摔下來,吳邵剛不要想著活命。
呂文德的奏摺,恰到好處,皇上很是高興,在早朝的時候,直接表揚了呂文德。
當然右丞相、樞密使賈似道還是冷靜的,經歷了太多官場的風波,他隱隱知道其中的奧妙,多呂文德此人的看法,更加的深入了一些。
一段時間之內,京城四周傳揚的都是四川之戰,酒樓裡面的說書人,根據自身的理解,編寫了不少的本子,宣揚吳邵剛與合州御前諸軍,很多的誇獎言過其實了。
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一片的讚譽之聲,似乎吳邵剛立馬成為了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