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時候強迫他們學習,恐怕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一直到李庭芝和郝經等人都提出來吳瑞坤應該要請先生教授學識的時候,吳邵剛才明白其中道理,在李庭芝等人看來,吳瑞坤、吳瑞林和吳瑞博都不是尋常的身份,必須要儘早學習,特別是吳瑞坤,其成長的步伐,關乎到未來。
明白這一層的道理之後,吳邵剛讓步了,開始關心吳瑞坤等人學習的事宜。
有些小孩子,生下來就是要準備承當重任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如何請先生,吳邵剛早就有考慮,讓竇默與許衡兩人成為三個小孩子的老師。
對於教育的認識,吳邵剛遠遠強於李庭芝等人,身教重於言教,特別是在小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之中,會觀察家裡的情況,會學習大人的一言一行,一旦小孩子開始學習,則老師對於小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若是家庭和睦,老師優秀,教育出來的小孩子,不敢說是頂尖的人才,至少品行是很好的,是能夠在社會上很好立足的。
當然,對於吳瑞坤,吳邵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政策需要有延續性,吳邵剛最終的目標,是一統天下,而更加複雜的治國理政,需要政策的延續,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不能夠出現過於重大的調整和變化,更不能夠應為荒淫或者貪腐毀掉基業,而吳瑞坤將來無疑是會承擔這個重任的。
從這個層面來說,吳瑞坤的教育事宜,就不是一般的事情。
許衡與竇默兩人都是雲川學府的學士,按照節度使衙門的計劃,許衡本來是準備出任雲南制置副使,前去協助劉秉忠的,不過因為雲川學府的任務很是繁重,竇默一個人忙不過來,故而許衡一直無法離開,時間長了,許衡也不是很願意離開雲川學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