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去授課,參與講武堂學習的,上至統領,下至尋常的軍士,凡是在軍中有不錯表現之人,都會被舉薦到講武堂參加學習。
講武堂編撰的教材,屬於絕密,不允許洩漏出去,每個參與學習之人,只能夠憑著頭腦記憶,而那些編撰出來的教材,也是通俗易懂的,畢竟進入講武堂學習之軍官軍士,沒有多少的學識,甚至有很多人不識字。
二月初,開封學府大學士竇默提出建議,魏王府可以進行科舉考試,以招募天下人才,這個建議,得到了王府長史李庭芝的支援,也得到了副史郝經、劉秉忠、張文謙的支援,他們都認為,魏王可臨機專斷,也就可以開設科舉考試,吸納更多的人才。
吳邵剛準了竇默的這個建議。
讓吳邵剛想不到的,竇默接下來就提出來了,可以在五月組織第一次的進士科的考試,地點就在開封府城,凡是有舉人功名之讀書人,都可以參加進士科的考試,同時在八月組織開封府第一次的府試,其餘地方也應該在八月或者九月,舉行鄉試或者府試。
進士科的考試自不用說,考中了就是舉人,而鄉試或者府試,考中之後就是舉人了。
郝經等人同樣是支援的,他們認為僅僅憑著開封府學府,已經不可能滿足王府對人才的渴求了,培養人才的事情必須要抓緊。
吳邵剛還是有些擔心的,若說設立開封學府,甚至在裡面單獨設立太學,那都是打擦邊球的意思,反正沒有觸碰到朝廷的痛處,無關緊要,可是進士科的考試,那是朝廷才能夠舉辦的事宜,其他地方最多按照朝廷的要求,舉行鄉試或者府試。
不過吳邵剛也明白,僅僅依靠開封學府,的確不能夠滿足吸納人才的大計,不管是地方官府之中,還是軍中,都需要有新鮮的血液。
經了王府幾次的辯論之後,吳邵剛準了這個建議。
魏王府關於舉辦進士科以及府試的敕書,迅速在河南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陝西行省和山西行省傳開,而魏王府的敕書,原則上也只能夠傳遞到這些地方。
從三月初開始,開封府城進入到空前熱鬧的情景之中。
河南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陝西行省和山西行省的讀書人,紛紛趕赴開封府城,而更多的南方讀書人,不知道是怎麼得知了訊息,紛紛朝著開封府城而來,這裡面就包括了臨安府城的讀書人,甚至包括臨安學府的讀書人。
中原不少地方的讀書人,包括山東、大名府以及燕京路等,也偷偷來到開封府城。
開封府城的巨大吸引力,在這個時候徹底爆發出來。
隨著讀書人在開封府城的雲集,更多的商賈朝著開封府城雲集。
開封府城此刻的繁華,甚至超過了其鼎盛的時期。
這讓吳邵剛忽然感覺到了,他的史情節,怕是要出現變化了,原來以為大都是最好的京城所在地,現在看來不一定,恐怕天下百姓更加認同的還是開封府城。
這也不奇怪,大宋王朝商貿很是發達,可說到底還是農耕社會,而農耕社會的發源地,就是中原地帶,千年之後最為發達的幾個沿海的地方,現如今還是荒涼之地。
也就是這一刻,吳邵剛漸漸的默許以開封府城為未來王朝的京城。
開封府城的範圍開始擴大,城外的不少地方,也開始大規模的修建房屋。
面對這樣的情況,魏王府迅速下達了敕書,將開封府城設計為內城和外城兩個部分,內城以原來有的開封府城為基礎,外城則以開封府城以外十里地為界限,工房負責對外城進行適度的規劃,設立專門的商鋪以及民房等地,合州御前諸軍與鼎坤軍御前諸軍的軍營,則規劃在外城的邊沿。
王府的敕書同時規定,凡是納入內城和外城規劃之土地,若是官署所有的土地,則買賣收入全部歸屬於官府,若是個人所有的土地和房屋,其買賣收入必須繳納三十抽一的賦稅。
土地財政這個詞語,在吳邵剛統領的地方,開始出現,不過其賦稅還是很低的。
一直到四月初,吳邵剛才從繁雜的事物之中抽身,有些事情他必須要拍板。
有關軍隊部署的事宜,魏王府終於在三月底下達了敕書,雲南行省駐紮一萬五千金州御前諸軍將士,四川行省駐紮兩萬興元府御前諸軍將士,陝西行省駐紮兩萬合州御前諸軍將士,山西行省駐紮兩萬合州御前諸軍將士,其餘大軍全部駐紮在河南行省。(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九章 伐宋詔書
鹹淳八年四月底,大元朝廷釋出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