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巨大的活力。”
吳邵剛說完之後,李庭芝開口了。
“忽必烈稱帝時間很長了,將大蒙古國改為大元王朝,無非是想著一統天下,想著能夠真正的做皇帝,我看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忽必烈昭告天下,建立大元王朝,那我們就用犀利的進攻告訴他,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吳邵剛微微點頭,腦海裡面想到的卻是其他的方面。
史書記載,忽必烈之所以建立大元王朝,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大蒙古國已經無比的強悍,有了徹底剿滅大宋朝廷的實力,而且對中原地區實際領導和掌控已經形成,其二就是忽必烈效仿漢法,認為用大元王朝來取代大蒙古國,可以跳出以前的侷限,讓其成為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蒙古人的皇帝。
大元王朝建立的時間提前了,而且忽必烈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傑出的漢人大臣,故而忽必烈的實力實際上是遭遇到削弱的,遠不及史書上面的記載。
四川和雲南兩地,忽必烈已經無法掌控,京兆府路等地也失去了,可不要小看這方面的損失,預示大元王朝失去了對南方的完全包圍,預示著對於大宋王朝的進攻,只能夠從正面進行突破,更是預示著大宋朝廷可以依靠四川複雜的地形,與大元王朝周旋。
按照吳邵剛的預計,忽必烈在這個時候改變國號,建立大元王朝,更大程度是想著能夠振奮人心,最終達成自身的戰略目標。
眼見著眾人點頭,都同意李庭芝的分析,吳邵剛再次開口。
“大元王朝的建立,對於忽必烈和蒙古朝廷來說,是有著巨大收穫的,中原不少地方的儒士與讀書人,為了施展自身的抱負,會主動投靠大元王朝,中原地區的百姓,也會承認大元王朝之存在,這就讓忽必烈能夠凝集人心,能夠穩定地方。”
“大宋朝廷失去中原已經百年的時間,要說這些地方的百姓依舊盼著達宋朝廷,那是無稽之談,當初一心向往大宋王朝的老人,早就沒有了,就算是他們一再的叮囑和囑託子孫,可這樣的囑託,又能夠延續多長的時間。”
“諸位與我在一起做事情這麼長時間了,應該是明白一個道理的,那就是老百姓是不在乎誰當皇帝的,他們在乎的是自己是不是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否則不管誰是皇帝,老百姓都不會完全支援。”
“衣食住行,人之生存所必須,這些方面都得不到滿足,這個皇上和朝廷,怎麼可能得到老百姓真正的支援。”
“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表明了其決心,也給我們帶來了征伐上面的難度,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只要我們按照預定的戰略去實施,每到一個地方,都盡最大力量穩住百姓,我們就能夠穩紮穩打,就能夠排除一切阻礙我們前進的力量。”
“昨日有人告知我,說是忽必烈建立了大元王朝,與大宋朝廷分庭抗禮,那麼四川方面,是不是也創立一個什麼王朝,這等的話語,日後不要說了。”
“等到我們拿下大半個中原,回頭再來說這些事情。”
“還有四天時間,大軍就要開始征伐,春季作戰,是很少見的情況,各地都在忙於春耕,或許時間上面不是最合適的,不過我們不能夠繼續拖延,越是拖延時間,接下來的局面對我們越是不利,只要我們能夠抓住時機,佔領更加多的地方,我們就有著更大的信心,徹底剿滅大元王朝。”
。。。
眾人散去之後,唯有李庭芝留下來了。
“岳父大人,節度使衙門的事宜,四川和雲南等地的事宜,就拜託了,關於我稱王的事宜,暫時不要提及,襄陽之戰正在進行,蒙古大軍虎視眈眈,威脅大宋王朝,這個時候我若是稱王了,不僅得不到支援,還會成為眾人的罵柄,就算是朝廷想著封我為王,我也不會應承的,我想到了六個字,緩稱王,廣積糧,這應該是我們目前最為主要的策略,等到我們真正的掌控中原,足以與大元王朝抗衡了,那個時候考慮稱王的事宜,才算是合適。”(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九章 兵貴神速
四川與雲南等地,悉數都還沉浸在春節喜慶氣氛之中的時候,吳邵剛已經出發,前往京兆府路的盧氏縣,這裡將是十萬大軍集結的地方,作為十萬大軍的統帥,吳邵剛並未跟隨大部隊行軍,而是提前出發,郝經與曹文剛等人,也跟隨吳邵剛出發。
副帥、合州御前諸軍都統制蔡思偉跟隨吳邵剛提前出發,大軍由副帥、鼎坤軍御前諸軍都統制張炳輝率領。
十萬大軍行軍,想要完全保密行蹤,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