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諸多事宜。”
“希望諸位能夠齊心協力,共創我大明之江山。”
。。。
吳邵剛無意徹底改變史,唐宋元明清,這個史的發展程序,千年之後,只要是讀過初中的學生,都是清楚的,至於說被改變的史,是不是會出現後面的大清王朝,那是太遙遠的事情,也不是吳邵剛需要考慮的事情。
“有一點我需要提醒諸位,現如今還不是享樂的時候,更不是放鬆的時候,我們即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大元王朝已經向天下之人釋出了詔書,大宋已經滅亡,大宋之太皇太后以及皇上,皆成為了忽必烈以及大元王朝的階下囚,我們的橫空出世,必須要挫敗忽必烈籌謀的一切,讓天下之人都願意歸附我們。”
。。。
明王出世的典故,迅速在山東、陝西、山西、河南、四川、雲南以及南方等地傳播開來,甚至傳到了大都,已經繼明王位的吳邵剛,也成為了耀眼之人。
明王府釋出的詔書,同樣昭告天下,數了蒙軍之殘暴,大元王朝之野蠻愚昧,也毫不客氣的抨擊了大宋之偏居一隅,苟且偷安,最終失去了祖宗之江山。
詔書明確了明王府之志向,那就是一統天下,同時建立一個大同之世界,讓萬國來朝,讓百姓生活富足,國家日益強盛。
這一份詔書寫的異常的犀利,其內容讓人耳目一新。
這一份詔書的鼓動性是巨大的,其中明確提出了對於天下百姓的許諾,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這樣的詔書,更是能夠激發天下讀書人。
據傳忽必烈看到這份詔書之後,大發雷霆,因為這份詔書,與大元朝廷發出去的詔書,形成了異常鮮明的對比,氣勢上面完全壓制了大元王朝的詔書。
明王府詔書形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南方的很多讀書人,尤其是那些不願意屈服大元朝廷的讀書人,朝著開封府城蜂擁而去。(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六章 搶先一步
明王出世的傳聞,的確到大都去了,卻沒有讓忽必烈感覺到驚慌,相反其還有些高興,既然吳邵剛自稱為明王,且在開封府城成為了所謂的朝廷,那就需要消耗極大的精力去組建和維護這個朝廷,那麼多跟隨吳邵剛做事情的人,這個時候都想著能夠得到封賞,若是吳邵剛擺不平,肯定是有大麻煩的,若是吳邵剛能夠擺平,也需要時間。
如此的情況之下,吳邵剛怎麼可能有精力和時間去操心作戰的事宜,而且吳邵剛麾下的所謂明軍軍官和軍士,心裡想著封賞的事情,又怎麼可能奮力的廝殺。
作為帝王的忽必烈,很清楚這裡面的奧妙,他內心譏笑沒有當過皇帝的吳邵剛太著急了。
一道道的聖旨,從大都發出去,前往漠北草原、山東以及南方等地,忽必烈終於亮出了陣勢,要開始徹底剿滅吳邵剛的戰鬥了。
開封府城很是熱鬧,絡繹不絕的人到這裡來,有讀書人,商賈,甚至有尋常的百姓,明王府的官吏每日裡也是忙的腳不沾地,來來往往的穿梭,至於說左丞相李庭芝,以及協助李庭芝的平章重事劉秉忠、御史大夫許衡,幾乎連吃飯的時間都難以騰出來。
開封府城的忙碌,與海州州城的冷靜比較起來,的確是兩個極端。
吳邵剛並未回到開封府城,而是留在了海州州城。
就在李庭芝等人離開海州州城的時候,吳邵剛已經開始了動作,其大規模調兵遣將的部署,全面鋪開了。
明王府所轄的近三十萬大軍,全部更名為明軍,其各級的軍官稱唿,也即將出現重大的變化,其編制和機構,更是會出現顛覆性的改變,不過這一切暫時都沒有透露出去,整個的指揮系統,依舊是按照原來的格局。
關鍵時刻,軍隊是輕易不能夠動的,軍心是不能夠動搖的,必須保持穩定。
作為穿越之人,吳邵剛很清楚,每一個王朝的更迭,包括王朝的建立,都是大肆封賞時候的開始,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人家跟著你辛辛苦苦的打下了江山,若是什麼都得不到,內心肯定是不舒服的,基於這個原因,吳邵剛暫時不願意稱帝,只是將原來的魏王府內部的官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稱唿出現了變化,至於說人員上面的調整,以穩定為主。
李庭芝離開海州州城的時候,吳邵剛一再強調,目前明王府主要的責任,還是穩定民心,穩定各級的官吏,只要地方上能夠穩定,其餘的事情自然是好應對的,至於說論功行賞的時刻,那還要等到天下真正的統一之後,才會考慮。
李庭芝、郝經、李思琪、劉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