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16:47:20 字數:4124
第三十回(4)
採花大盜採錯花
素昌撮合舊姻緣
這回死活跟著來的林玉夙要找他談話,地點就在都江堰。昌波認為她肯定又是要來表白了,是以一直猶豫不答,雅素倒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她言明,所以昌波最終還是跟林玉夙一起去了。
岷江是緊臨成都的一條洶湧的大江,在都江堰建成之前,這裡經常發洪水,洪水退了又鬧旱災,人民的生活過得十分惱火。公元前256年,李冰到這裡做太守,他是一個水利工程師,上任後便立時著手解決岷江水患的問題,經過一系列的設計勘察,最終他在灌縣選址臨江修建了舉世矚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說到這個工程那才真叫一個“奇”字,那麼多年前的李冰居然就已經用到了現代水利技術,做了一次非常完美的三部曲。
岷江在這一段的地勢十分特殊,東邊的河床比西邊高出很多,並且東岸的玉壘山嚴重阻擋了江水的內流,是以整條江的水量稍有增大,西邊的農田就會發生洪災,而東邊因為入水量少就會鬧旱災,在總體水量偏少的時候尤為嚴重,所以第一樣法寶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觀音的玉瓶。李冰集中力量強行將玉壘山的這一截挖掉,自此東部流向灌溉渠的水流量大大增加,有效地補充了灌溉所需的水量,同時這裡修成一個前細後粗瓶頸狀的樣子,後面附帶了非常發達的分流灌溉渠道,有效地緩衝了東邊大量增加的水勢,第一步工程已經基本完成,這個地方也就據形取名叫寶瓶口。在寶瓶口兩岸的山石上,李冰刻上了一條條的細線,昌波指給玉夙看:“這幾條細線可不能小瞧,它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水位線。如果水位超標的話,寶瓶口前面的一條小暗流便可以起到一個區域性調節的作用。”
儘管東邊的水流大量增加,但是為了進一步確保水流量的穩定,他在岷江中建了一個魚嘴,將江水分為內外兩股,是以進入內河道的水流量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第二部工作圓滿完成。但若是漲洪水的話,過多進入內河的水照樣會淹沒農田,所以李冰想了一個非常之巧妙的辦法。他在魚嘴的後面開了一個通向外河道的小口,讓人把鵝卵石裝在竹籠子裡面,登時變出許多的“石龍”,然後這些石龍被盡數沉進這個小口子的河底,形成了河底的一道牆。當內河的水量正常時,由於石龍的阻擋,水不會流向外河,進而達到灌溉平原的目的,但一旦內河的水量過大後,多餘的水就會漫過水底的這道牆而溢到外河裡面,從而達到控制水勢防止洪災的目的。不過岷江的水往往不太乾淨,裡面夾雜了大量的沙石,若是這些東西衝進內河道,久而久之必定會將其堵塞,所以李冰很巧妙地加入了離心力的設計到這個小口子上,大量的石沙其實都從這裡被甩出去了,因此李冰給它取名叫“飛沙堰”,這就是最終的第三步。不過這還不算最終的完美,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冰在內河道展開了一次全民大淘沙運動,將內河的河床人工降低了很多,還在水底埋了臥鐵,規定以後要定時地將超過臥鐵的沙石淘走,這就是他著名的“深淘灘,低作堰”的治水方針。自此,三管齊下確保內河水量穩定的格局形成,經過現代專家的研究,這個李冰設計的這個工程技術含量相當之高,比如說飛沙堰的離心力設計就用到了流體動力學知識,這也是都江堰聞名於世的一大重要原因。
在這個工程中,李冰的二兒子幫了很多的忙,東漢年間,後人為了紀念父子二人,就在江邊修建了一座二王廟,裡面供奉了他們的雕像。只可惜2008年的一場汶川大地震已經將這個景區的主體毀於一旦,後人已經無法再親感這座悠久古廟昔日的風采,因此昌波自是要趁機好好觀賞一番。
從廟裡出來,整個景區基本就逛完了,昌波以為林玉夙該說正事了,豈料她居然什麼也沒說,只說該回去了,昌波大感驚奇:“這就走了?沒別的事啦?”
“別的事?逛完了不回去你還想住這裡過夜不成?”
林玉夙越是這樣憋著不說,昌波越覺得事態不妙,回去後趕忙向老婆打了報告,雅素覺得最好還是等她攤了牌再說,免得到時候她來個死不認帳可就自作多情了。
圓滿地結束了考察,岳父母一行回往揚州,李媽媽也終於可以回去處理生意了。這麼一個去來,雅素的肚子已經有7個半月的身孕了,昌波是一天比一天高興,這不,在靖媛的大事辦完後,他又開始忙活另一件大事了。
算來已是眾人回來後的第二天,天剛黎明,大家都還沉靜在睡夢之中,只見揚州城南郊外一片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