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IP團的遊客滿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會按照高標準嚴格要求導遊,甚至會到了雞蛋裡挑骨頭的地步。

聽聽旅行社怎麼對導遊說吧:“這種團就當是幫公司吧,義務勞動一下。改天補你一個購物團,大團!”購物團比VIP團更受導遊的歡迎,這說明小費制的實施根本無法保證導遊的收入,那VIP團受不受旅行社的歡迎呢?

同時,經仔細調查一下後發現,此舉並非什麼新招術。早在2001年,廣東曾有兩家旅行社推行國內遊小費制度,但卻並不受客人歡迎,以致旅行社不得不取消該制度。廣東南湖國旅曾推行此制度,然而在該社連續推出的十個團隊中,居然沒有一個客人給小費。這說明,小費制度在我國,至少在目前是推行不下去的。

接待入境團的導遊,本來是有小費的收入的,入境的團隊按歸國際慣例會支付導遊和司機一定數額的小費。以臺灣團為例,基本標準是每人每天要支付200新臺幣的小費,領隊拿一半,導遊和司機平分剩餘的一半,也就是每天可以從每個客人手上得到50元新臺幣的小費,相當於12元人民幣左右。一般來講,這筆小費已經是導遊的襄中之物。所以許多導遊都喜歡帶三、四十人的大團。同一條線路來講,大小團的付出工作幾乎是一樣的,小費的收入則有數倍的差距。

境外的旅行社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為了進一步吸引遊客,小費漸漸地溶入到團費中。就是說,旅行社在報價時降低了價格,吸引到了遊客,然後旅行社要求導遊把小費交還給公司,就彌補了降價帶來的損失。導遊對此是無可奈何,也表示理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團帶啊,畢竟有團才會有機會去賺錢,而小費在導遊收入中所佔比例還是不多的。當然司機的那一份也不會讓他獨吞的。於是,當司機和導遊不肯為遊客在上下車時幫忙搬執行李的時候,遊客的抱怨也就沒人當回事兒了。

3、導遊的小費(2)

也有一些外國的VIP團來到中國,他們的團費是絕對給夠的,行程中也沒有安排購物。但已經習慣於將小費納入常規收入的旅行社,是不會給導遊任何機會的。這種團的小費也要上交,有良心的旅行社會有一點補助給導遊,沒良心的才不會理你,他知道導遊一定會有許多的方法去賺到旅遊者的錢。

我曾試過碰到一個特別壞的外籍領隊,至今還記得他的名字。奇怪的是,許多非常配合工作的好領隊我卻把他們都忘記了。導遊已經是在旅遊行業中最底下了,領隊只是高一層而已,居然還要欺負自己人,你說我會忘記他嗎?當按照協議規定跟其結算小費時,他向我表明說那些是遊客們付的錢,要在送行時當著遊客的面交給我。我覺得那也是人之常情,也就答應了。臨別時他拿出一個封好的厚厚的信封,當著遊客的面對我一大通表揚,然後把信封交給了我。我心懷感激,摸著厚厚的的信封,心裡美滋滋的,說不定還會多給一點呢。但當目送他們乘車離去,開啟來數的時候,卻發現裡面卻都是小面額的鈔票,只有規定的一半。此時的我,好比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回到公司,只有自己倒貼了。這種事說出去只會被別人笑死,虧你還是個老導遊。以後再有臨別才給小費的情況,我會毫不客氣地當著領隊和遊客的面開啟來數,才不理會他們會對我怎麼看。開始的時候的確有點尷尬,但真的有幾次挽回了不應該的損失後,也就心安理得了。

從實踐上看,實施導遊小費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達到消費者滿意,二是保證導遊的收入。這其中又包含兩個過程:一是導遊提供優質服務達成消費者滿意,二是消費者自願給會小費,以保證導遊的收入。針對這兩個目的和兩個過程,有人提出了新的疑問:小費制能否達成上述兩個目的?這兩個目的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從小費的起源和其他國家的實踐來看,小費的作用主要是激勵和補償。前者是指小費能激勵服務人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後者是指小費構成服務人員的收入。隨著時代的發展,小費激勵的作用逐步淡化,補償的作用日益凸現。一些國家服務人員的收入70%由小費構成,個別行業甚至達到100%。有研究表明,小費與良好服務之間的聯絡是非常微弱的,支付小費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對顧客沒什麼好處。

不管小費對提高服務質量有沒有作用,在中國卻是無法實施卻是實實在在的。導遊靠自身服務獲取正當報酬的路都給堵死了,導遊要靠什麼去生存呢?導遊的收入從哪裡來呢?

一些有良心的導遊,他們不願意去欺騙遊客,但他們也要生存啊!他們有著自己的抗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