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斤給,後來又送了兩個外公家各十斤、三太爺家十斤、里長家十斤、王子方老爺子兩斤和小姑夫來時讓他拉走了一筐50斤,就還都沒賣過。
75萬斤甘蔗一共只花了80來天就榨完糖,說來還是全靠范家30歲的範洪的功勞。
別看那一家子都是老實得說話都打節巴,可那不愛講話的範洪卻是個嘴笨心靈的。跟著糖作坊裡幫了二十來天工後,他就小心翼翼的問我那親親老爹是不是能一鍋接一鍋依次同時熬糖。
回想當時老爹跑來問我時,我驚訝之餘暗罵了自己:枉自還當過現代人呢,腦袋不會轉彎了不說,怎麼也變迂腐了。
可不是嗎,如今兩頭牛拉榨,榨出的甘蔗水往往都裝在大木盆裡排著隊等著被熬製,而且目前大家也早就熟練起來,只要掌灶熬糖的人能轉得開手,在五口大鍋裡依次排著熬上兩批或是三批糖應該是沒問題的。畢竟甘蔗水經過每一口鍋熬煮時,都會有一定的時間,而且這個過程從初時到後邊,用時越來越短。
果不其然,老爹帶著他們一試之後,能先後熬出三鍋糖來。這才算是解了甘蔗存放過久而越來越脫水嚴重的危機。
第二天爺爺高興得就從鎮子上帶回3個大豬頭,分了糖作坊這邊一隻,給了堂伯他們柿餅作坊一隻,還讓奶奶給糖作坊那邊多抓了只大母雞送過去。
當天雖然還是分成了三處各自吃的晚飯,但也算是個豐盛的慶祝餐了。只是那老母雞,到現在還被糖作坊的三家人不捨得吃,而養在了作坊後那雞舍旁的一個大竹籠裡。
閒話不多提,只說正事。
如今上山村和下山村的路都修通了。兩個外公家組著隊各自開始跑起了運貨的生意。因為家裡如今這些產業,他們的生意是自不用愁的。每次從這裡運出鹽菌、柿餅等物品,然後拉回茶葉、各種山貨什麼的到碼頭貨場去批發賣出,生意很是紅火。
今天已是四月初二了。老爹和大伯昨天晚上跟著外公他們的商隊從東川府送鹽菌回來後,就打起了家裡存著那些紅糖的主意。
此時,大家幫著曉晨哥在兩輛騾車上裝好了柿餅、鹽菌、紅糖這些貨物,我又一次的交待好兩種紅糖的價格和賣法後,他趕車就要出門之。。。。。。。
“等等。”“等等,嘿嘿。”
我那親親老爹和大伯幾乎同時出聲,讓一家人都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他們兩個。
大伯轉頭看著爺爺討好笑道:“爹,今天第一次賣糖,讓我和敏義一起跟著去幫把手吧。”說完時,他像是也覺得這藉口太爛。臉上有些微紅起來。
大伯這一開口,也不等爺爺回答,原本也是想去的大哥和浩清哥也都急著表態想去幫忙。滿臉期待等在旁邊的老爹狠瞪了他們兩眼,大伯也不贊同的怒瞪著兩個小輩。結果惹得奶奶在旁邊一陣的笑罵。
跟著笑話幾句後,正想開口好好給他們分工安排一下。卻聽爺爺在一旁咳嗽兩聲,還一臉嚴肅的道:“嗯,都說得有道理,是應該跟個人去看看的。說來那鋪子裡我人頭最熟,今天又是第一天賣糖,就我跟去看看得了。”
說完又咳嗽一聲,看著他的兩個兒子補充道:“前陣子你們兩一直在外邊送鹽菌什麼的。我天天守在糖作坊裡點糖,也沒時間去鋪子看看。如今你們岳父家的商隊也跑順手了,你們好好呆在家裡用些心,把房子早些建好才是正事。”
他見兩人都點了頭,又掃眼看了看站在一旁陪著點頭稱是的兩個孫子,才是滿意了。隨即臉也不紅的咧嘴笑著,跳上了另一架騾車走了。
其實要注意的事情都給曉晨哥吩咐過的,而碗碗糖批發價80文、零售價100文,長方塊差糖批發價50文、零售價65文。這價格算得是價廉物美的搶手貨了,哪裡需要什麼人頭熟之類的。而且曉晨哥這樣機靈老道的人看鋪子,哪裡還需要多一個人幫忙。
如今家裡最大的老爺子雖也用了個爛理由,但心知肚明的一家人都是沒敢笑話的。只在他走得看不到影后,一家人才相互盯一眼後忍不住的笑了起來。奶奶倒是沒笑,而是笑罵我們幾句後,強自裝著淡定的開始給兩個媳婦安排起了活計,只是那嘴角卻是沒忍住的直抽抽。
見奶奶她們往糖作坊那頭去了,燕兒也急慌慌的往樓上跑去準備餵魚的事,我才是看著其實並沒什麼失望表情的幾人笑道:“好了,爺爺最近確實累了呢,讓他去鬆散下吧。我也給大伯和爹你們兩個才回來的人說說家裡現在的事情。”隨後就把目前得趕緊做的事情給說了起來。
兩家的房子已經都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