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也飛快的去取來了王爺爺這些天賣柿子的2347文錢。
王爺爺有些不好意思的接過錢袋,跟著家裡人一一打著招呼說著感謝道別,爺爺也只是拉著他的手叮囑了幾句,並沒有如平時那樣的親熱。
唉,看到六人見到大哥拿來錢袋時沒能強忍住的貪婪表情,我有想要阻止的衝動。但看到家人都無奈的表情,我終是忍了下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清官也難斷家務事,既然這是王爺爺的選擇,而他此時也是滿臉的欣慰,那就只能這樣了,連爺爺都不方便站出來阻止呢。
這算是今天的一個小插曲了,原來家裡是有四個騾車要到鎮上的。而王爺爺他們也正好順路,但家裡沒有人提出要帶著他們一程的話, ;只是漠視了其他六人而客氣的送走了王爺爺。
在王爺爺他們離開了快半小時左右後,擔心三個哥哥上學遲到,爺爺終是叫上正無事找事做的幾人出發了。而我因為最後有些不放心這買山的事,也跟著坐上了車。
。。。。。。
好在路上也沒有遇到王爺爺一家,在沉默著到了鋪子放下了貨後,外公帶著舅舅們直接去了碼頭邊上的牲*易市場,而我跟著抱著一小筐柿餅的爹和抱了一大筐柿餅的大伯往理事衙而去。
理事衙就在碼頭邊上,同樣是個大四合院,只是理事衙五間的正房是面向著街道而開的,後邊四合院內另三排大房子聽說是為接待來訪的官員的,但至今也沒聽說過這小鎮上誰來訪過。而里長家聽說是住在理事衙的後方,那裡同醫館下邊一樣住著不少人家。
進到理事衙時里長和幾個衙丁剛好也在,里長見我跟著進來還逗弄了我幾句。過招呼後也沒忙著說正事,大伯把那大筐的柿餅直接讓幾人拿去分了,幾人笑著客氣幾句也就開心的分了起來。
大伯笑看一眼一臉緊張抱著小柿筐的老爹和正跟里長輕聲答著話的我,抽了個空檔他輕聲和里長講起了來意。
里長聽完是要買山,看了兩個大人一眼後深思起來,過了好一會兒就連我都有些緊張起來他才道:“嗯,買山開荒那確實是好事,現在朝廷也鼓勵大家開荒,只是我記得。。。你家三年前是買過兩個山樑了吧,這一下又買下這些。。。這到時五年後要是都荒了可不好辦啊。”
里長說完,一臉不放心的看著老爹和大伯,很是為難的樣子。
大伯顯然沒想到這次里長會這麼不好說話,他等里長一說完想了想討好的道:“不會的,這能開出地的都不會荒著的,我們家是孩子多,多開些地到時也好讓幾個孩子有些田產松便些,里長您看?”
看里長聽這話又作勢沉思起來,還無意的掃了一眼老爹抱在手上的那小筐柿子。
見他這做派,而大伯和爹顯然也還沒回過神,我只有裝著乖巧的道:“里長爺爺,這柿餅是我爺爺讓帶給您們家嚐嚐鮮的,聽說您家就住在衙門後邊,要不您帶著我們這就先給您送過去?”
這話算是提醒了兩個有些著急的大人,忙也都連聲跟著幫腔起來,里長推讓一番後有些無奈也有些疑惑的帶著我們往他家而去。
同樣是個小四合院,房子雖然有些陳舊,比起周圍的人家算是氣派了,但他家雖有些田產,平時在鎮子上收稅也能留下些好處,可並不算太富裕。
邊進門邊隨意打量著里長家,一個五十來歲穿著一身細布青色裙子的老太太從正房堂屋中笑著走了出來。她笑容滿面的看了我一眼然後跟大伯和爹都打著招呼。邊請我們進了堂屋,邊不顧我們推讓的吩咐了一個應該是下人的老婆婆燒水送茶。
聽她還隨意的問起了家裡的娘和大伯孃,顯然是認識家裡幾個大人的了,見幾人算是說完了客氣話,我從老爹和身邊站起來指著被放在常屋桌上的筐子道:“里長奶奶,這是我們家做的柿餅和脆柿,那脆柿放在底上了,你得找裝的倒出來分裝才行的,不然容易壞了。”說完後給大伯遞了個眼色。
果然那老太太看著我親切的笑道:“喲,這就是芽兒吧,長得不止乖巧這小聲音多好聽啊。柿子先放在那不急,等我慢慢再分裝就行。你也別叫什麼里長奶奶了,就叫我杜奶奶。”
說到這指著里長道:“那是你張爺爺,記住了嗎?我家小孫子可是跟著你哥哥們一起在學館唸書呢,他們那可是同窗,以前我還常聽我們家小孫子景楓回來說起你哥哥和你呢,只是他現在到麗江府唸書去了,他爹孃也跟了過去。”這完嘆了口氣,那神情有些淡淡的憂愁,應是想念起了她口中的孫子和兒子了。
不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