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脾是早晨9點到11點代謝,多吃這些,小米、玉米、豆漿,再加一到兩個煮雞蛋。然後您再加點兒麵包或者加點什麼其他主食。

中午不管,晚上別吃炒的菜了,一週後開始“清”,再加點生拌菜。為什麼這麼安排?因為您想,他本來就拉著呢,如果一上來就吃生拌菜,有可能拉得更厲害!咱們先“調”、先“補”,用綠豆水泡枸杞補,一個禮拜後再開始清!怎麼清?剛才講了,就是生拌菜。以什麼為主?柿子椒、紫甘藍!細嚼慢嚥,慢慢加量。然後再過兩週後,如果血脂高,就加生茄子,血脂不高就不用加了。

然後每天晚上熱水泡腳,泡腳前走罐兒,走“帶脈”。因為這個病是帶脈受阻帶來的,所以一定要把帶脈開啟,讓底下的氣能上來,上面的氣能下去。走完帶脈以後,再順帶著走走上頭(整個後背),但要以帶脈為主。一兩天、兩三天走一次。

忌口:牛奶、辣椒、冷飲。黃瓜、西瓜,絕對不能吃!因為黃瓜、西瓜全是傷脾的,這種病都是脾胃受挫帶來的,所以絕對不能再吃這個了。如果吃降壓藥就把鈣加上,女同志每天不低於3000毫克,男同志每天不低於4000毫克,每天分三次吃。如果沒吃降壓藥就可以不用鈣。也是定時、定點量血壓。等血壓慢慢降下來了,您再慢慢的一點一點把藥減沒了。

談到吃生菜的問題,大家可能會問:中醫不是忌生冷嗎?沒錯,傳統中醫是忌生冷的。因為過去的人每天吃不著油和肉,都是以生拌菜為主,所以那時候人得的病以虛病為多;現在的人以油、肉為主了,所以現代人的病是實症為多。過去的人得病忌生冷,現代人的病不應該忌“生”,只是忌“冷”。不同的時代,即使是相同的病,也要用不同的解決辦法,有句話說得好,叫“與時俱進”!

另外還有一種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高血壓的不同分類。“腹瀉型高血壓”,經常什麼時候血壓高?早晨10點以前高,慢慢就下來了。“便秘型高血壓”則經常是下午1點以後血壓比較高,也有個別早晨高的,但是極少數。真正的高血壓,是從早到晚天天都高。

甭管您是哪類高血壓,凡是血壓高,又伴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有一個穴位按摩的效果非常顯著。就是左胳膊心經上,自己去使點兒勁順著左大臂內側去一邊按、一邊找,左上臂會有一兩個痛點。沒事兒的時候經常捏這個痛點,把這個痛點捏不疼了……漸漸地,好多心臟上的症狀就都緩解了,甚至沒有了。

在我這二十多年食療調治過程中,這種病例,在血壓高的病例中大約佔70…80%左右,這種血壓降下來的成功率是相當高的,也是相當好調的一種病。一般的情況下、兩三個月基本上血壓就全正常了。因為它是假的,所以是最好調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分析應對糖尿病(1)

肝臟的作用在於疏洩和生髮的功能。可以這樣說,人的生髮之機全部仰賴於肝。所以說人們對於肝臟的養護是非常重要的。也許人們都不注意或者是不知道,任何藥物都會對肝臟有損傷。如果人們不注意肝臟的保護,將會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強調:“若能用食平痾,釋情譴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生之奇法,積養生之術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後命藥”。

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能用食物把病給解決了,才是好醫生。行醫的人,應該先知道這個人的病因在哪兒、知道他為什麼犯病。先用食物調治,如果不愈,再用藥。所以“藥王”孫思邈一直強調的是用“食”調,而不是用“藥”。大家一定聽過“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吧?可我們現在呢?甭管什麼病,動不動就吃藥,根本不考慮藥物的副作用!那我們現在舉個例子,來告訴大家藥物對臟器的危害吧!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多數是高血糖。可是在我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因為血糖高而死掉的病人太少了!那大家知道糖尿病人最害怕什麼嗎?“併發症”!那麼為什麼會得併發症呢?根據研究,這些糖尿病的併發症就是吃降糖藥的過程中,因為藥物中毒而造成的。

糖尿病都有什麼併發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衰竭、失明、壞疽(就是腿爛了),還有骨折。糖尿病是不是這六個主要的併發症?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這六個併發症是怎麼來的:

1。 糖尿病併發症——失明

所有治療糖尿病藥的說明書上都寫著一句話,“肝功能不全者慎用、禁用”。那這個說明書告訴大傢什麼?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