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萬歲!!!”
噗嗤,正喊著口號的造船廠廠長大張的嘴巴里射入一發馬克辛重機槍大口徑子彈,整個人的腦袋就如同一顆熟透的西瓜狠狠的摔在地上一般爆裂開來,失去頭顱的屍體甚至還在身體的慣性作用下,向前衝出十多米才倒地!
這只是整個衝鋒隊伍的一個縮影,這些武裝工匠完全是密集的人海衝刺,就這麼直勾勾的挺直腰板,大步向前,人挨著人,一發子彈穿死三四個倒黴蛋變得異常容易!
噠噠噠~噠噠噠……
沉悶的馬克辛重機槍射擊聲並不是連續不斷的,被灌入豐富馬克辛重機槍操作經驗的機槍射手,使用的都是常規的間歇式射擊法,馬克辛重機槍不是二戰時期的通用機槍,扣下扳機一直掃下去也不會出現故障。
為了避免機槍卡殼等戰時缺陷的出現,機槍手很少有死命扣動扳機射擊的情況,電影裡的機槍手摁住機槍不停息主要是為了觀賞體驗,真實的戰場上,機槍都是隻比點射快出一個等級的間歇式連射。
這樣做不光可以有效降低機槍射擊時的故障率,還能最大化的利用相同的射擊子彈數目,製造更多的屍體。
雖說人體無法擋住馬克辛重機槍子彈的穿透力,但體內堅硬的骨骼終究是會阻礙機槍子彈的飛行,消弱其動能。
人體在命中高速運動的機槍子彈時,經常會被打出一個短時間的停滯,用遊戲裡的話來說叫做僵直狀態……
這個所謂的‘短時間’就能使得必死無疑的人體成為一個天然的肉盾,導致後續大量子彈被其阻擋下。
因此,一戰二戰時期的機槍手,一般都習慣於進行間歇式連射,而不是如同現代戰爭中使用通用機槍乃至加特林火神機炮那樣,一頓橫掃過去。
畢竟,一戰二戰的機槍,與後世的機槍無論是質量上還是子彈供應度上,都沒有可比性。
在資訊時代,子彈已經成為廉價品,連一個普通小國都能支撐奢侈的子彈消耗,但是在一戰乃至二戰中,主流強國之所以不普及自動和半自動步槍,不是因為無法制造,大多數原因都是後勤壓力供不上!
也就只有美國那種土豪國,能給每一名士兵都標配半自動步槍罷了,要是換做小日本單兵配備半自動步槍,光是子彈消耗就能給當時的小日本打破產……
不過,馬克辛重機槍的射速雖然不快,但對於密集隊形來說綽綽有餘,機槍聲響起後,明國武裝工匠衝鋒的隊伍前方頓時飄起了一層層噴發的血霧,甚至連射手的視野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
除了血霧之外,更有駭人聽聞的殘肢斷臂四處橫飛,真的是飛了起來,在馬克辛重機槍大口徑子彈的動能下,打到人身上就是一個大洞,自然而然的,將胳膊腿擊飛並不難,馬克辛重機槍只是輕輕一掃,就會有一整排人流被攔腰截斷,花花綠綠的腸子內臟鋪成一地,不少武裝工匠趴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劃拉著混著泥土的腸子往開了口子的肚皮塞。
如同地獄裡爬出來的餓鬼一般,實際上,這樣的人已經感受不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剩下的只是最基本的對於生存的奢求。
可惜,拖著腸子往回塞的明國武裝工匠,沒有幾人真的能囫圇的將自己的腸子歸位,大多數人只是撲騰幾下就無力倒在了地上,等待死神的降臨!
戰爭的殘酷性遠比明國人所預想的要可怕得多,馬克辛重機槍僅僅響起了十分鐘,明國武裝工匠的衝鋒士氣就實質性的被擊垮了!
不是他們怕死,而是眼前的死法實在是太嚇人了!
甚至不少嚇蒙了的武裝工匠,還在依憑著之前的慣性向前奔跑,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被血腥的死亡煉獄刺激的一片空白,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應該做什麼,只剩下了機械性的邁動雙腿,然後成為一具新的屍體……
那些來援的平民武裝乃至不多的寶清縣守備營士兵,看到數千武裝工匠在數百米開外就被無情的屠戮著,死者幾乎沒有一具完整的屍身,衝鋒的命令無論如何也喊不出口了……
與影視裡為了降低血腥度美化的機槍殺敵場面不同,真正的戰場上,重機槍的子彈下,很難儲存完整的屍體,哪怕是最幸運的屍體也是在要害部位破了一個大洞,跟被狙擊槍命中的區別並不大,機槍手為了增加殺傷面積,往往喜歡橫向掃射,這就導致很多人體被橫掃過來的子彈打成倆截,可想而知有多麼駭人!
如同影視劇裡那種,身上噴出幾個血霧安穩倒地的場面,戰場上是不多見的,在一戰二戰的戰場上,雙方士兵踩著混合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