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上上之計。”
文公聽罷,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讓曹共公具結悔過,宣誓效忠晉國,但死罪饒過活罪不免,令曹共公*衣服繞城三匝,以報當年受辱之仇。曹共公但得不死,自是十分感激,宣誓永遠效忠晉國,再不敢與晉國為敵,此事作罷不提。
兵貴神速,平定了曹、衛二國,晉文公令軍隊立即開赴宋國國都商丘以解宋國之圍。
大軍連夜進軍,到得次日早晨晉軍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出現在楚國軍隊的面前!
兩軍陣前,楚、晉兩國軍隊相對而立,但見晉軍旗幟招展,人喊馬嘶,盔甲齊整,刀槍並舉,如下山猛虎,躍躍欲試,軍中露出一展大旗,上書“晉文公重耳”。楚成王知道晉文公到了。忙勒馬走上前去,高聲大呼:“可是重耳兄到了嗎?”
晉文公忙催戰馬走上前去,應道:“楚王安好!多年不見可想死小弟了!”
二人相敘已畢。楚王道:“重耳兄可是助楚伐宋來了?”
晉文公說道:“重耳正是來幫助楚國來了,想你楚、宋本是兄弟之邦,奈何刀兵相向?我正是為你們講和來了!”
楚王大怒:“宋待你不薄,我楚國也待你不錯啊,眼見本王就要攻破宋國了,你來講和不是明擺著要來幫助宋國嗎?你忘了在你當時落難之事你是如何保證得了嗎?”
晉文公躬身答道:“重耳當時的確說過,如重耳和楚國對敵,重耳會退避三舍,重耳不敢稍忘!但人之為人,除了私情還有大義。在私情上,宋與楚都待我有恩。在大義上,宋與楚均為諸侯,相互攻伐畢竟會傷了諸侯間的和氣。與國於己皆為不利。”
這件事還得從當年重耳落難之事說起,想當年重耳落難逃到楚國,楚成王為人慷慨,熱情相待,待之以公子之禮,重耳感激非常。楚王大擺筵席,款待重耳,酒酣耳熱之時,楚王道:“我如此帶你,將來你如何報答於我?”
重耳答:“如果將來我重耳與楚王對敵,我將會退避三舍!”
沒承想,當年戲語今日變為現實。
見晉文公不肯退兵,楚王大怒,揮兵擊晉。
晉文公下令晉軍後隊變前隊退後三十里,以示不敢忘楚王之恩。
晉軍後退之時,進退有序,退而不亂。最令人叫絕的是,晉軍晉軍竟然人人在後背也背了一隻盾牌,楚軍的箭射在晉軍背上紛紛落地,因而晉軍只管逃跑,而不需擔心會被射傷!這無疑加快了他們的逃跑的速度,好像這支軍隊本來就是為撤退而設計的!就這樣楚軍進攻而晉軍撤退,轉眼間楚國三進而晉軍三退,大軍行進了九十餘里,兩軍行到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一帶。
那時一舍大約等於現在的九十里,晉文公退避三舍等於退避九十里,九十里退避已完,該是晉軍進攻之時了!
到了城濮,晉、楚兩軍疲憊以及,分別休息。
待軍隊休整已畢,晉文公叫道:“我晉國已踐諾言,我希望楚王為天下蒼生著想,理解我的誠意,就此罷兵,免得生靈塗炭,黎民受苦,軍士遭殃!”
楚王自然不允。
文公無奈,只得揮動令旗,令晉軍進攻。霎時間戰鼓響起,晉軍分作兩隊,兩邊分開。中間竄出幾百只斑斕猛虎!頓時虎嘯連連,天昏地暗,夾帶著陣陣狂風向楚軍撲來!楚國軍隊那見過這種陣勢?有膽子小計程車兵和戰馬早就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整支隊伍亂作一團。楚成王連殺幾個逃兵,暫時穩定住軍心,強自支撐!
第十七章 用奇謀胥臣建奇功 叛盟約秦晉伐鄭國
第十七章 用奇謀胥臣建奇功 叛盟約秦晉伐鄭國
晉軍抄邊路向楚軍掩殺過去。晉軍養精蓄銳,勢不可擋,以一當十,勇猛無敵。楚軍伐宋一年無功,三擊晉軍不成,一而再再而三,早已是強弩之末,怎敵得晉軍的生力軍!宋國見晉軍佔了上風,也來夾擊。這時秦國和齊國的軍隊也趕來助陣!很快就把楚軍衝擊的七零八落,潰不成軍。楚軍大敗。
城濮之戰,晉文公大勝楚軍,獲得了大量的繳獲物品,軍威大振。晉文公之名響於諸侯。
我們在回過頭來講一下這晉國軍隊是如何召來這些猛虎的。原來這只是晉國下軍佐將胥臣之計。
這胥臣又稱「司空季子」,晉國名將。早年曾追隨重耳流亡,力勸重耳接納秦穆公之女懷嬴,回國後任下軍佐,是晉文公的老臣,為人足智多謀,精通兵法。當時文公接到宋國告急文書,日夜不寐,焦慮無比,胥臣近前道:“想那楚國狼子野心,天下已佔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