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死傷精兵兩萬有餘。白起一舉大敗魏、趙聯軍,這才撤兵回國。

秦國收回上庸,設立一個郡,讓南陽被免罪的臣民遷往那裡居住。

秦軍一舉擊敗魏趙聯軍,收回上庸,佔盡了便宜,不知後事如何,傾聽下回接著說。 。 想看書來

第一百六十二回 疑良將燕國遭敗績

第一百六十二回 疑良將燕國遭敗績

書接上回,且說這大秦帝國一舉戰敗魏趙聯軍,佔盡了風頭,回國休息,轉眼間時間又過了一年。

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昭襄王收到韓、魏、楚三國聯名的邀請函,文中說道:“韓國、魏國、楚國欲圖共同攻打燕國,邀請秦國參加,如能成事,願奉燕國一座大的城池給秦國,不知秦國是否感興趣參加?”昭襄王見燕國已經開始衰敗,又有如此好處,自是十二分願意。遂派胡陽帶領二十萬秦軍,和韓、魏、楚三國組成國際聯軍,進攻燕國,一舉克之,秦國得到燕國的南陽,開始設定南陽郡。

提起這四國伐燕,還要從這燕惠王即位之時說起。

燕昭王之時,燕昭王立志強大燕國,重用樂毅,為報子之之亂之辱,派樂毅*齊國,連克七十餘城,齊國幾被滅國。幸虧齊國出了個田單,使用鐵桶陣之法,防守反擊,拒敵於即墨之地。

田單憑藉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堅守防禦。這樂毅率領大軍破齊﹐連克70餘城﹐唯獨對僅存的莒(今山東莒縣)和即墨幾個小地方一籌莫展。

時齊閔王被殺﹐為穩定軍心,田單立閔王子法章為齊王,地處莒縣。見新王得立,齊國上下一片振奮,一致對敵。樂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軍撤至兩城外九里處設營築壘﹐欲攻心取勝﹐形成相持局面。

這即墨之地,地處富庶的膠東,是齊國較大城邑,物資充裕,人口較多,易於防守。即墨被圍不久,守將戰死,軍民共推田單為將。田單利用兩軍相持的時機,集結7000餘士卒,加以整頓、擴充,並增修城壘、加強防務。他和軍民同甘共苦,“坐則織蕢(編織草器),立則仗鍤(執鍬勞作)”(《資治通鑑》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親自巡視城防,編妻妾、族人入行伍,盡散飲食給士卒,深得軍民之心。

見兩軍形成相持局面,齊國內部初步穩定,為除掉樂毅,田單又派人入燕行反間計。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將,即墨指日可下。”

這訊息傳到了燕太子即後來的燕惠王的耳朵裡,太子連忙向昭王彙報,說道:“無風不起浪,這樂毅連下齊國七十與城,為何獨獨對即墨等小城束手無策?這不正印證了坊間的說法,反正齊國眼看就要淪陷,父王不如把這樂毅換掉,以免得他另生異心!”

燕昭王聽罷大怒,斥道:“胡說!寡人用他就是要相信於他!焉有用人又懷疑人家的道理?寧可相信流言蜚語,卻不相信自己的大將,這是糊塗透頂!”

太子還待要說,被昭王一頓打滾打了出去!從此,這太子和樂毅結仇。

得此讒言,昭王更加相信樂毅,還立即派使者拿節杖去見樂毅,立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感動,對天起誓,情願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後,樂毅更加盡心盡力地為燕國效勞。

如燕昭王再能在位幾年或許這齊國也將不存在了,但奈何天不遂人願。天妒英才,還沒等燕昭王看到齊國徹底淪陷,燕昭王就駕鶴西去,一名歸天了!

燕昭王死後,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即位後,他不怪自己混用糊塗,亂信謠言,反倒怪這樂毅使自己捱了一頓揍!即位之初,他就把樂毅免職了,派騎劫接替樂毅之職。

樂毅被免職後,見燕惠王如此心胸狹窄,心道繼續留在燕國凶多吉少,便隻身逃到趙國去了。樂毅逃到趙國後,趙國封樂毅於觀津,號曰望諸君。尊寵樂毅以警動於燕、齊。

騎劫取代樂毅為帥後果然一路大敗,齊國盡收其地。齊襄王即位。

這樂毅降趙以後,對燕惠王的心胸狹隘,嫉賢妒能,鼠目寸光憤恨不已。遂約同韓國、楚國、秦國共伐燕國。燕惠王再派騎劫領兵拒敵,這騎劫乃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怎是秦、楚、韓三國聯軍之敵?燕國大敗,失去大片土地,割地求和才免得喪國之憂。

此後過了不久,燕相成安君公孫操怨恨燕王昏庸糊塗,不辨忠奸,殺死燕惠王,改立燕武成王為燕國之君,此事後話不提。

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第一百六十三回 伐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