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這一時期雖然是蒙古勢力的上升期,但是其鐵騎面對距海岸線不遠的江華島防禦無計可施(江華島距今天的韓國首爾僅五十公里,與陸地之間僅有約1公里寬海峽相隔),已經暴露出這個龐大陸軍事政權的軟肋,那便是面對海洋,哪怕只是淺淺的一公里海峽,它都是陌生且恐懼的。這一點,已經為此後忽必烈時代征討日本失敗做出了提前的詮釋。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 蒙古人的奮鬥(4)

蒙古人在高麗和州(今朝鮮永興)設定雙城總管府,管轄原高麗東北部地區。此後,雙城總管府隸屬於元朝遼陽行省,存在近百年,其間蒙古派員入高麗監國,高麗世子入質大都。

忽必烈繼任大汗後,送這位年輕的王子回國統治高麗,並使他成為自己的女婿,後來的高麗國王就都有了蒙古血統。

拖雷系代替窩闊臺系自公元1250年擁有大汗寶座,屬於這一系的有蒙哥大汗(在位至公元1259年)和忽必烈大汗(在位至公元1294年)。忽必烈及其子孫一方面以蒙古大汗的名義統管歐亞四大汗國,另一方面又以世襲皇帝的身份統治中國地區,並且其正統地位受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認可。

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即大汗位,在這裡,忽必烈採納了漢族幕僚的建議,頒佈即位詔書,稱皇帝,以表示自己正統王朝統治者的身份。忽必烈的政治志向遠超其兄蒙哥汗、其父託雷汗,他企圖變革蒙古汗國的國家體制。他不僅要做蒙古帝國大汗,還要做中原正統封建王朝的合法繼承人。此後,由於權力和意識形態之爭,忽必烈與其幼弟阿里不哥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汗位爭奪戰,阿里不哥最終認輸,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又經過四年的籌備期,南圖以漢人為主體民族的趙宋南渡政權。

公元1264年,忽必烈汗將蒙古帝國首都從和林遷到燕京(今北京,原金朝中都,金亡後稱為燕京),後又改其名為大都,從此,大都正式替代和林,成為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舊都和林成為元朝陪都,同時也是元朝嶺北行省(轄境包括今西伯利亞大部、蒙古共和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各一部)治所所在。

公元1271年(南宋鹹淳七年)11月,忽必烈建國號曰大元,取中國經典《易經》中“乾元”之義。忽必烈遷都大都之後,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員。

在與大臣進行商討的時候,忽必烈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依靠遊牧即便能建立起一個國家,也不能很好地維持鞏固下去。”

但四大汗國中的其他三個國家對忽必烈“行漢法”並不認同。所以,中國元朝與蒙古帝國又有本質的區別。

無論是作為蒙古大汗,還是中國正統王朝皇帝,忽必烈都有理由去自負。他的祖輩、父輩帶領著蒙古帝國走向輝煌,從生下的那一天起,忽必烈一生的征戰歲月便已註定。

公元1266年,四川開州在這一年被攻陷,但是第二年就被宋人光復。雖然忽必烈的決策越來越倚重於自己所信任的漢人幕僚,但他對大多數漢人還是不放心,或者說沒有絕對的自信去放權給他們,他下詔省、院、臺、部、宣慰司、廉訪司及部府幕官之長均用蒙古、色目人。但是第二年又花重金敕修山東曲阜的孔廟。忽必烈的心情是這樣的矛盾。

公元1266年,忽必烈還在大都饒有興趣地接見了來自威尼斯的商界望族馬可?波羅一行,他詳細詢問了威尼斯的風土人情、立法、軍事、國家治理等情況,瞭解到了羅馬教廷的概況。於是,忽必烈在軍務的間隙,給羅馬教皇寫了一封信,要教皇委派一百位傳教士來中國傳授基督教義和西方科學。

在漢人幕僚的影響下,忽必烈有著開創“遠邁漢唐”偉業的志向,但是他的志向卻因南宋這塊難啃的骨頭被暫時擱淺。

就在這時,忽必烈的御前顧問們告訴他,除了南宋之外,還有一個地方沒有被征服,那是一個島國,這個島國在大唐鼎盛之時曾經挑戰過大陸皇帝的權威,戰爭發生地就在今天的高麗,並且這個國家與宋一直保持著良好關係。

這個國家在高麗人和漢人幕僚的口中,被稱作“倭”。

就像日本人不知道蒙古的存在一樣,忽必烈也對這個小邦充滿了新奇和未知。

三 忽必烈很生氣(1)

早在公元1260年3月,忽必烈就曾給高麗國王發出一份詔書,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今也,普天之下未臣服者,惟爾國與宋耳。”可見當時忽必烈還不知道日本的存在。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