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果然,師傅聞言哈哈一笑。

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樣的,是對方並沒有太多譏誚的意思,反而相當耿直:“這你就想多了,先搭把手,別的我們慢慢說。”

半人高的不鏽鋼廚桶抬上了灶臺,火力全開,翻滾著的滷水裡面,五花肉的醇厚肉香和香菇的獨特菌類氣息翻湧而出。

“你看,這道菜說是‘房**縣小花菇’,實際上也就是農民養殖的普通香菇。”

是的,這不是生長在青峰斷裂帶深處,海拔2400米高度上的野生真菌、香菇中的王者,這只是普通的香菇,瓶蓋或硬幣大小的深褐色傘面上,幾乎看不到凍傷後又由陽光癒合的爆紋,無法歸於珍貴食材的行列。

可是,師傅你是想說,對顧客隱瞞和欺騙,在現代餐飲業中是立場正確?

“但對客人們來說,你覺得有幾個人能嚐出普通香菇和頂級房**縣小花菇的區別?”立馬覺察出了自己話裡的漏洞,他趕緊又接上一句:“嗯,不看爆花的外形。”

吃的人分辨不出區別,不應該成為隱瞞的理由。

“再說我們也不是完全敷衍客人……”

不多時,香菇已經燜煮入味。

清早新鮮採買回的香菇,先剪掉無法食用的菌柄下端,然後加麵粉揉洗掉菌褶中的雜質和塵土,下到高湯中煮沸。同時加入高湯的,還有大塊大塊先過油爆,然後用醬油熬煮的五花肉。肉類的酯香豐富了香菇中鳥苷酸的味道,讓鮮味更有層次感,是上佳的搭配。

薑片除去腥氣,蔥須用來調味,滷料不要太多,蒜頭草果小茴香足矣,當然,少不了的是幹辣椒。

合適的調味料,海量的高湯,足足3個小時的大火燜煮,讓迷人的香氣充分浸入到香菇的每一條植物纖維中。

燜煮好的小香菇,撈出控幹水分,卻又留了一份溼氣在菇肉裡面。

“剩下的五花肉?當然留著晚上做員工餐,你以為還給客人吃?”師傅嗤笑一聲,明顯是抬槓的口氣:“所以說,為了燒出素菜葷味,連五花肉都只能當調料,怎麼能說我們敷衍客人?”

說話間,油鍋已經燒熱,陣陣青煙竄出。

蔥姜爆鍋,轉眼變得焦黃以後立時撈出。隨後香菇滑入鍋裡,急速顛勺勾火,是真正的爆炒手法,顛了不過兩三下後,即下料酒和糖醋生抽調成的味汁。急火快炒的手法,讓湯汁須臾間便稠了起來,可屬於食材本身的水分卻無絲毫揮發。

這時立馬下水澱粉勾芡,關火後再往鍋裡澆上半勺蠔油,瞬息之間,就是一盤鮮軟滑嫩到了極致的房**縣小花菇。

算了,還是叫蠔油小香菇更合適一點。

為什麼中國人品評美食的標準,是“色香味”?透過嗅覺和味覺來確定一道菜餚是否可口,理所當然,可視覺呢?

這一道“蠔油小香菇”,完美的解釋了原因。

嫩綠的小青菜打底,讓白磁碟中的黝黑菇肉更顯飽滿,油和芡汁相親相愛,不分你我,將菇肉中的汁液和味道緊緊包裹,可即便這樣,也沒能完全鎖住屬於菌類的獨特鮮香。燈火映襯下折射出的油光,使得香菇豐腴肥厚的質感,體現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只用目光,就能感受菜餚的香糯軟滑。

將大大的鐵鍋一架,師傅一邊兜勺裝盤,一邊搖頭晃腦:“看到沒有,房**縣小花菇這個菜,就是要吃得出肉香卻看不到肉,你一個大學生,不會不懂取捨之道吧?那些大鍋菜也是一樣,只不過取的是效率和時間。”

媽個雞,你邏輯不清不要亂講話!

這道菜分明只是食材上的取捨,燒製大鍋菜則是從業態度問題,這也能混為一談?

菜能攪,道理也能攪?學廚還真是一竅通則百竅通……

見方博目瞪口呆,師傅頓時覺得自己“說服”了一個大學生,成就感簡直難以言喻,呵呵笑著一丟炒勺:“再說了,這個社會,哪個行業不是先活下來才能有說話的份?你出菜沒有效率,客人連熱乎的菜都吃不到嘴裡去,還管你味道好壞?”

前面的歪理自然無法令方博心悅誠服。

可是最後一句,卻讓他默然。

美食難道不是追求美好和自我滿足的過程嗎?誠然帶有濃厚的物質享受色彩,但也決不可忽視其精神層次的追求。

那麼當食客們來到一場宴會上後,他們為什麼會摒棄這種源自中國人血液中的需求,而僅僅只是選擇了進食的效率呢?

這種現象由他們自身決定,還是身為從業者的店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