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國的分離勢力。葉利欽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八一九事件後,除俄羅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國全部宣佈dú lì,在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也出現了要求dú lì的主張。

直至八一九事件發生,蘇聯**處境到了危難關頭,“船長”竟棄船而逃,自動辭去蘇共zhōng yāng總書記的職務,使蘇共迅速走向衰敗。蘇共衰敗,是蘇聯劇變的前兆;蘇聯解體,是蘇共垮臺不可避免的結果。從戈爾巴喬夫當政7年特別是最後時期的言行看,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當然有著不可推諉的歷史責任。

然而,有一種觀點值得商榷,國內外有些學者把蘇聯解體的原因過多地甚至全部歸咎於戈爾巴喬夫一個人。例如,博爾金認為,“蘇聯是被人從內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響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葬送的,是被反對派搞垮的”。國內也有學者提出一個所謂“叛徒論”,認為戈爾巴喬夫是蘇共亡黨、蘇聯亡國的罪魁,是社會主義的叛徒。

不過雖然戈爾巴喬夫能力不怎麼樣,但是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方面還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的。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zhōng yāng總書記,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動盪的世界和困難重重的國內環境。有人比喻此時的蘇聯猶如一艘滿載軍火的航船,船體鏽蝕,方向不明,運轉緩慢,在茫茫大海中瀕臨下沉。這就決定了戈爾巴喬夫受命之時,必須實行改革,以挽救這艘航船危亡的命運。可是,這名“船長”很不稱職,缺乏一個大國領導人應有的膽略和能力,面對種種困難和壓力,他倉促應對,在領導改革中出現種種失誤和錯誤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