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字筆備著,現在把孩子叫住後一一發給他們。我看見孩子們侷促地排成一排,無聲地接過筆握在手心,臉上沒有表情地僵直地站著。只有一個女孩子肯說話,有一句答一句。我們問他們的年紀,上幾年級,為什麼沒去上學。這個女孩說因為非典學校放假。她又指了指最大的那個大約15歲的女孩,說只有她沒上學。她應該讀初中了,可已經失學幾年了,因為家裡特別貧困,父親已逝,母親是瞎子,家裡還有一個弟弟(那排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男孩)。所以家裡的農活、生活全靠她一個人,15歲的她成了家裡的頂樑柱。……聽了這些,大家唏噓不已。我看那個女孩個頭高高的,站在那裡低著頭更侷促了,沒說一句話。這時有兩個同事掏出錢來往那女孩手上塞。我看著這群滿面泥土的山裡孩子,心裡酸澀,連忙摸出包裡的錢分發給每一個孩子。

。。

我的一次下鄉經歷(2)

與真正的山裡孩子近距離接觸,對我來說並不多。平時我們從書上了解“三農”,關注中國的鄉村思考中國的貧困,可又有什麼樣的閱讀比閱讀這些孩子的心靈來得更真實、直接、酷烈與揪心?就像我面前的這7個孩子,我想,他們不諦是中國農村一個苦難的縮影……

隨後我們在路邊與7個孩子合影。照片衝出來後,我曾仔細端詳過這些孩子,他們的臉上除了個個現出驚疑和對照相這種東西的不適外,7個少年人的臉上,我竟然找不到哪怕一個人、哪怕一絲的笑容。這一發現頓時令我驚悚!如果我沒記錯,這一天是6月2日。我不知道對於剛剛過去的屬於他們的節日,這群山裡娃腦子裡會是怎樣的概念,他們知道同一片藍天下的這個國度,同一塊版圖上的這個城市的其他孩子都擁有怎樣的節日嗎?……

我們開始進山了,在山路上疾走,穿樹林趟草地過小溪。那3個女孩很可愛,知道我們要去哪裡,一直跟在我們左右。我說你們快別去了,路遠,她們說她們道熟,給你們帶路,並說那4個男孩子留在原地為我們照看車。我暗想這些孩子真懂事,男孩女孩還有自然的分工。那個比較健談的女孩一路上跟我說了很多話,很率直單純。我問她平時你們除了上學還做什麼?她說他們除了做家務就在山裡跑,所以路熟,常常為外地人帶帶路啊什麼的,客人願意給點錢就補貼家用,不給也帶路。看著她們走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果然健步如飛,比那些走慣了水泥路的城裡小夥還利索,不禁又生感慨。

我問了她的學習,她說,這學期結束她小學就畢業了,因為窮,家裡可能不讓她念初中了,她很想讀書,不想像那個15歲的女孩一樣失學。我問她的學習成績怎樣?那個最小的女孩插話說她在全班考第一!她自己也說考興隆中學沒問題,就是家裡怕不讓讀。接著她說起那個15歲的女孩,她的家庭更慘,小學3年級就輟學了,因為全家就靠她一個人了。當時我插話叫這個女孩有空的時候多幫一下姐姐補習文化,女孩忙提高聲音說她教了的,可她學不進去等等。這時我看見15歲女孩慢慢抬起頭,顯出羞赧又含自卑地望著她,輕聲說不是的不是的,隨後欲言又止……天,為什麼如此不幸?我的心裡為這個女孩苦澀。想想啊,一個如花的女孩,是什麼迫使她10來歲就失去歡樂放棄夢想,去承擔一個成年人也會感到不堪的重負?她究竟熬過了怎樣的歲月才走到今天?我不禁愛憐地再望那女孩,她依然沉默,低著頭靜靜地走,像與我們所談毫不相干。那飄動的有些凌亂的頭髮,那身藍色的舊衣衫,以及她浮現在臉上、眼睛裡那種失卻了天真無邪少女歡顏的東西令我大慟!這個女孩有太重的心事,她與跟我說話的那女孩完全不同,她們倆之間永遠隔著一個逾越不了的東西,使她們成為兩個世界的人。這個孩子的眼睛裡沒有自信,這個孩子生命中的夢想過早地枯萎,我在她的臉上讀出了那種習慣在苦難中逆來順受的內容,這是一個15歲的少女啊!你只有在中國農村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才可以找到這樣的少女,你只有在她那雙寫滿了忍受再忍受的眼睛裡你才會懂得什麼叫苦難……她哪裡有自信去獲得去爭取與她同齡孩子一樣有的尊榮?她哪裡有權利去要求去實現擁有文化知識這個遙遠的奢侈?

想起多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過的“也許我們不應該忽視任何一個卑微的生命”,這裡我想再說:“也許我們不應該忽視任何一處人的風景”——喜歡把一個人的豐富喻為“風景”——即使在一個最最普通的、不善表達的山村少女面前。因為你無法想像這樣一個女孩,曾經用稚嫩柔弱的雙肩對抗過堅硬冰冷風刀霜劍般無情的生存本身,你也絕對看不出來,她那瘦弱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