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的浩如煙海般的翻譯圖書都是在沒有版權轉讓關係的情況下飄洋過海而來的。
然而,到了《飄》的續集,情況不同了。中國的著作權法已經頒佈並實施。中國正在盡力改變“海盜大國”的不良形象。
首開先例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
鄧小平畫了個句號(2)
這家出版社在1991年初獲悉美國華納出版公司正在籌備出版《飄》續集《斯佳麗》的時候,就萌發了購買這部書的版權的想法。
數十年來,千千萬萬的《飄》迷們一直在推測主人公斯佳麗和白瑞特的愛情結局,多次要求作者再寫一部續集。然而,作者拒絕了這一要求,又由於在1949年8月的一次意外車禍中重傷致死,而最終給讀者留下遺憾。幾十年後,一位叫亞歷山德拉· 裡普利的美國女作家,在《飄》作者繼承人的授權下,有幸在眾多作者的競爭中成為續《飄》的唯一作者。經過三年的奮戰,她終於在1991年2月交出了長達一千頁的英文《斯佳麗》原稿。美國華納公司付出版權費五百萬美元。
這個訊息一經披露,便在全世界引起轟動。全球的《飄》迷們渴望從中揭開懸了半個世紀的一對冤家的愛情結局。四十多個國家從美國華納出版公司購買了在本國翻譯出版的權利。《斯佳麗》以二十二種文字在全球發行,成為世界出版史上的盛舉,同時也是世界版權史上的盛舉。各國為購買這部暢銷書的版權,都出了高價,僅日本就付出版權費一百五十萬美元。
中國呢?
按說,中國的出版社如果行動很快,可以不理睬這部書的版權問題。因為,我國當時尚未加入國際版權公約。
然而,上海譯文出版社看得遠。
社長駱兆添說:“從眼前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