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儘管在客觀上給作者帶來傷害,但其目的仍然是為了把電影改得更好。對此,人們是能夠諒解的。還有另一種情況:侵權者並非為了工作,而是借工作之便侵佔作者權益以滿足自己的私慾。這種事情,是那些職業道德水準極低的人乾的,他們的所為惡化了作者與使用者的關係。對此,作者只能產生憤怒。
《中國百科大辭典》 編委會向有關方面散發了一封言辭激烈的申訴信。這封信蓋著安徽大學紅色校章、附有公函證明的信件,詳細敘述了《中國百科大辭典》編纂及出版過程中被人強行修改、強行署名的過程。
申訴信的標題,赫然寫著這樣一行大字:《新中國出版史上空前的侵犯著作權事件》。
文中又強調說,這是“新中國出版史上最大最嚴重、手段最惡劣的一次侵權案”。
說是“最大最嚴重最惡劣”,這可能有些誇張,也無法將其與其他侵權案作出比較。不過,據說它確實影響到十幾個省市的幾百名高中級知識分子的利益。受到影響的有教授、講師,有眾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者。
使用者與創作者(5)
《中國百科大辭典》是安徽大學的重點科研專案。編委會把近六百萬字的文稿和一百萬字的附錄等拿到北京,交給一家出版社出版。經專家鑑定,文稿總的說是好的。但是,當姓範的編輯接手以後,莫名其妙的事情發生了——
“範接手編輯工作後,說中國古代史有抄襲等問題,說中醫條目少了。當古代史的作者同主編兩次赴京要求範編輯具體指出問題,帶回修改時,範都是‘王顧左右而言他’,拒絕作者帶回文稿。當時我們對他這種做法的意圖不甚了了。現在才知道,他是以騙取修改權為突破口,達到更大的目的。
“姓範的早有當編委會主要成員之意,但鑑於他做的主要是編輯工作,編委會和主編從未同意。後來,範等人就提出了一個署名方案,其中,要範當常務副主編。還說這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