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色冷凝、睥睨一切的關武聖人,方程客氣話也不敢多說。
言多必失,少說為妙。
聖明神通,早知自己來意,多費口舌,不如以拙補巧。
方程拜見行禮後,謙恭有加地微躬身形,立在關公身前,耳邊的拴馬贅通紅髮熱。
關公端坐著俯視,方程躬身侍立,看不到方程臉色,運用神通,看清方程內心,卻是手到擒來。
關公面色上透出探究,開始眉頭皺起,接著就舒展開來。
他看透了方程,才騰出捊鬍鬚的手來,伸作喇叭狀,向著方程耳朵眼,低聲說話。
然而,方程耳邊,卻像滾過炸雷一般,震聾了耳朵,拴馬贅被震麻木,裡面的血液湧流,鮮豔欲滴。
“好好珍惜道家法寶,那是無字天書!你要把天書當作功夫來參悟,悟透其義,萬宗歸一。如同凡世法術與權謀,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有著無限奧義和助力。”
最後了了數語,重捶擂鼓,咚咚響過,嘎然而止。
了了數語,在方程的耳邊餘音繚繞,盤旋半天。
原話是“天書需耕耘,功夫下多深,悟道有幾分,珍惜通神通。”
方程神情專注,一門心思地牢記武聖人的諄諄教誨。
牢記下來,並略有所悟時,方程正欲轉身離開,沒有料到一直沉默不語的女財童子大怒,而且向著方程大怒。
“不得無理,得了天大好處,還不謝過關聖人。”
聞聽此語,方程重新躬身一揖到地,深深的表達謝意。
再抬頭看關老爺時,他早閉目養神,不理會虛套,孤傲獨坐,顯得女財童子有些多此舉。
好在禮多人不怪,師尊們本來就是從凡世人類修成正果的,習慣享受香火供奉,不會怪罪禮節多的。
禮儀,是接近的途徑,也是溝通的儀軌。
在方程看來,更可以近距離探知互相的心思和態度。
一舉一動,都暗含玄機。
他可以從中感受到溫度,冷暖相交,細分著外熱內冷、外冷內熱,不冷不熱,諸多情形。
箇中妙用,方程自有體會,他人豈能體察。
最後一位,端坐在寶座上的師尊,自然就是比干丞相。
他峨冠博帶,面色清瘦,一付憂國憂民的思慮神情。
他對方程沒打招呼,標準的外冷內熱型尊者!
方程依舊照例施禮躬身侍立,等候比干的點化。
比干丞相鬍鬚雖短,也喜歡用手時不時地捊捊,一派古道雅士風範。
眯眼打量過方程,比干微微頷首。
他發覺方程此子與自己有些相似,更願意多點拔一些。好為人師,是對自己心儀弟子才有的一種心境。
方程端正如常地侍立,鼻下人中處有著汗水流出。
緊接著,他通體汗溼,五臟六腑全部通透。
難道“七竅玲瓏心”的神通也會傳導?
比干丞相前世,幼年聰慧,勤奮好學。年方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
當然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名震朝野。
從政40餘年,他曾經主張減輕賦稅徭股,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但是,他忠心輔佐侄兒紂王時,卻因忠直勸諫,被剖心,仍不屈撓。
他忠於職守,勤勤懇懇,執著堅定,不輕言放棄。
面對財富權位、功名利祿不動心,愛國忘身,以身殉國。
以民為本,民大於天。挽狂瀾於既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諸種大義,與方程樸素認識,血脈融洽相通。
只需瞬間,比干丞相就將方程識海深處的意念,一一溝通引導而出,繼而條分縷析,與自己思想合拍共振。
真是逆天節奏。
方程與比干丞相投緣巧合,無需費勁。
對於有緣心儀弟子,比干丞相自然有重要囑託。
會不會有禮物呢?
方程感受到親切融洽,自然而然地滋生出調皮想法。
方程識海被比干丞相激發得高速運轉,神識沉浸在比干丞相深海般的識海里。
比干丞相捊過短鬚,便習慣性地把手捂在胸口。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方程暗自感嘆,任是聖人也難免俗。
比干丞相比劃著捂心臟的習慣動作,也就從自己無心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