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年*,清政府允許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三省修築鐵路,俄國勢力就侵入東北。1903—1907年,中東鐵路完工,俄國派兵進駐哈爾濱、大連達數萬人,在旅順建立軍事要塞。哈爾濱成了“東方莫斯科”,大量俄國貴族在哈爾濱定居,並有俄國兵駐守保護。沙俄侵吞東北的野心,昭然若揭!

然而,當時東北形勢,遠不是沙俄在西伯利亞東擴時那種行軍式的佔地。東北不是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亞。當時東北是官弱民強,當年闖關東的人,因為東北到處都是寶,富裕起來,商業也發展起來。於是,富裕的伴生物,鬍子也出奇地隨處冒出來。東北鬍子活躍的天地是林海雪原、大山老林。我們看看東北地形圖和地理圖:

東北地形圖

東北地理圖

你會發現,松花江流域上游是長白山脈,往北是張廣才嶺,再往北是小興安嶺,嫩江流域西北是大興安嶺,環抱松遼平原。這些大山裡都是沒有人煙的原始森林。鬍子聚嘯在深山老林之中,這裡易守難攻,正是鬍子安營紮寨的理想之地。鬍子武裝主要是手槍、步槍,沒有重武器,也不需要重武器。官軍來剿,他們就散;官軍走了,他們又聚。燒了山寨,反正木材有的是,很快就搭起來。鬍子主要目標是錢財,一般不殺人。所以,當時的垛子與鬍子是通氣兒的,交了保護費,也就平安無事。這些鬍子分佈在平原周圍的山林裡,不時下來搶劫。每股鬍子(稱“遛子”)有自己的地盤,其他遛子不到這做買賣。盛時東北鬍子有二十來萬。沙俄勢力主要在中長鐵路沿線附近,被大山老林和無際的內蒙草原夾持著,沙俄士兵不敢離開鐵路十公里,哪裡將是他們的墓地!這樣東北鬍子就客觀地守護了東北這塊寶地。

東北鬍子根源是清末亂世。《寬城隨筆》作者吳樵,清末民初曾供職寬城吉長線路局(吉林至長春鐵路)多年。他喜遊歷,對東北鬍子頗有了解。他說:吉林鬍子,在咸豐年間活動最厲害。當時,太平天國戰亂,駐東北的八旗兵,大部調往關內,關外一時空虛,成了鬍子天下。同治年間,平靜一點。甲午戰敗,潰兵四處流竄,許多兵痞落草為寇,與鬍子為伍,鬍子勢力大增。當時,每股鬍子人數,少則千百,多則上萬。例如,一股以唐殿榮為首的鬍子,多達三萬餘眾。他以軍治匪,號令嚴明。唐善槍法,部下各各是神槍手。他不擾本國商民,專門奇襲俄人。當山中缺乏給養、彈藥時,就越過國界,到俄國搶掠。行蹤飄忽不定,沙俄軍隊也對之,束手無策。後來被清廷招安,三萬鬍子投降,唐被授以都統之職,駐紮在吉林城外。

這是一個典型的東北鬍子走的路線。所以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的東北,實際上是一個鬍子統治的天下。東北鬍子依山傍水,這是賴以生存的條件。鬍子靠的,一是槍;二是馬;三是山頭。有了這三件東西,就有了一切。鬍子的重要特點是地域性,鬍子不能離開它生存的地域,也就是家鄉。他們的吃穿住都離不開家鄉,不能脫離家鄉生存。鬍子與軍隊不同,軍隊要服從統一調動;鬍子不能調動,一動就脫離賴以生存的土壤,無以為生。為了生存,鬍子必須佔有地盤。不似軍隊可以放棄陣地,甚至全線撤退,放棄城市和鄉村大片土地。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在不抵抗命令下,放棄了整個東北八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而鬍子卻留下來。說“鬍子保衛東北”,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不要忘記,鬍子是亂世產物。這也是為什麼日俄瓜分東北時,東北鬍子能佔住腳;而九一八事變之後,鬍子就土崩瓦解了。

密林深處的鬍子巢穴——窩棚

鬍子離不開的三件寶:一是大戶財主;二是窯姐(*);三是大兵,槍炮子彈的來源。沒有這三樣東西,鬍子就得散夥。

大戶財主就是地主。有的地主通匪,鬍子保護他們,但是地主必須按時給鬍子送財物。有的地主,不甘心被鬍子訛詐,就靠官府並自備武裝看家護院,防鬍子襲擊。這樣的財主住在深宅大院裡,有高高厚厚的院牆,牆角築有炮樓(碉堡),炮樓上有槍眼,有匪情時,財主僱傭的炮手帶槍上炮樓防守。這些炮手都是神槍手,槍法極準,槍不虛發,百發百中。

鬍子不是終生行業,骨幹主要是青壯年男子,少有婦女。這是鬍子頭的一大頭疼問題,靠搶奪良家婦女是不行的,也易出人命,必招致官軍清剿。一個行業,給鬍子一個出路,那就是城裡的賣淫業,東北叫“窯子”,*叫“窯姐兒”。鬍子輪流下山,進城逛窯子。

照片是難得的老照片——東北的“窯姐兒”

待客(嫖客)的窯姐兒

鬍子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