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簡單,除開煤炭工人,其餘水泥廠所有人他都是算的每天五毛錢的工錢,額外有獎勵,目前還沒有懲罰。
主要是所有人都很珍惜目前這份工,即便只是暫時幫工的,也不想提前失去活計。
如此飯票就可以發,當天下午他就和金池,還有李玉蘭一起統計了出來,煤炭廠的工人直接發到下個月底,水泥廠的工人和幫工都是先發三天,如此一來,廠子裡能控制伙食費,食堂也能控制分量,方便採購安排。
到這時候,方大軍也搞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關於“糧票”的,原來並不是所有人的戶口本都能換糧票,起初他有些想當然了。
水泥廠將面臨著無糧可用的問題,原本這事很簡單,等於是常識性問題,王宏文以為他明白,他也以為自己搞清楚了,但現在大量購買大米的時候,才發現坑爹啊!
他之前以為現在雖然是計劃經濟時期,限購了糧食,但老百姓卻是因為買不起糧食,角山當地的村民家裡,根本就沒有糧票,而且在鎮上消費也沒有用糧票,甚至在市裡不用糧票也能吃上飯。
結果,卻不是那麼簡單,因為農村戶口居然不可以換糧票,這簡直就是大坑啊!
但卻可以用錢購買大米,其實這裡面所購買的大米,是店老闆透過其它途徑搞來糧票換到的,這事他之前就知道。當時只是以為凡是使用者口本都能換。
而這段時間水泥廠所消耗的大米。他是讓五個公社給張羅購買的。包括豬肉和蔬菜也是如此,公社裡面當然也有非農業戶口,比如干部們,又比如獸醫、人民教師這些人的戶口都不在農村,那就可以用來換糧票。
另外就是糧站內部有其它途徑搞到一部分糧食,可是這量畢竟有限,成年人每人每月限供四十斤,半大孩子是二十斤。這裡面還不是全部用大米,裡面有粗糧,也就是限購玉米的票據。
糧票分了好幾個等級,一是下面的縣、鄉鎮,二是市票,三是全國糧票,全國糧票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跨區之後,就得用全國糧票!好比,你到了外省,有錢只能買到菜。但卻買不到主食,也就是大米、饅頭等。
當然糧票控制的高峰期已經過了。78年的三中全會之後,糧票就開始鬆動,供應的糧食量開始增加,但是各地的情況不一樣,目前燕京的大學生,每月限供的糧食就是四十斤,北斗的成年人能有四十斤,也是因為北斗的“非農業戶口”太少的緣故。另外也有“學生票”可以換,這個是不限戶籍的,初中生的糧食供應是每月二十市斤,市斤就是指一斤,後面會成公斤為單位,也就是500克為一斤。
這二十市斤糧票,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粗糧(即玉米麵),剩餘三分之一才是細糧(即大米、白麵),這導致早些時候外面城裡有些孩子餓得嗷嗷叫,有錢無票也買不到糧。
當然,現在是1982年末,馬上就到83年,情況已經好多了,糧票在八十年代會漸漸給跪了,開始貶值,到了九十年代初就徹底廢除了,上輩子他讀小學的時候,糧票已經廢除,他根本就沒體會到糧票的問題。這輩子,前主人年齡又太小,農村也用不上糧票,搞得他現在才終於搞清楚這裡面的門道。
從五個公社,一共找出了五十多個非農業戶口,加上初中學生票,總共能換出約六千斤糧食,其中只有兩千斤的大米。另外北斗糧站約莫有兩千斤不計票的大米出售,這還是因為剛剛交了徵購,這批糧食還沒賣出去,也就是水泥廠透過五個公社,最多隻能搞出四千斤的大米,約莫六千斤的玉米。總計一萬斤糧食,但在之前,三百來個工人開工的時候,是敞開了吃,每人能幹掉一斤,二十多天下來,幾千斤糧食就給掛了。
目前的餘糧約莫還有四千斤左右,包括了玉米、大米和麥子一起才這麼點,好在現在工人少,一天大約消耗一百斤糧食,如此,這批糧食還能堅持四十天左右。
王宏文當時沒提醒他這個問題,是因為除了政府、機關單位、學校等可以供應糧食,也包括了工廠企業,水泥廠可是合法經營,手續齊全,所以水泥廠的正式工人,是可以擁有換取糧票的資格。
但首先,要等水泥廠落成,然後讓縣裡來評估正式工人的數量,接著廠裡會有一個集體戶口,讓工人的戶口掛靠進廠裡,這樣一來,水泥廠才可以憑藉工人的名額,去換取糧食供應,總結出來還是那兩個字:坑爹!
不過這樣一來,水泥廠的糧食已經沒有問題了,一人四十斤是吃不完的,這樣就可以滿足煤炭廠工人的需求。
隨著集體制的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