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裡面的情景,便聽到了鬧哄哄的人聲、調笑聲,其間還夾著打牌的響聲。
他抬眼一掃,門邊站著五條肌肉發達的高壯漢子,顯見是賭場打手。誰要是敢在這裡鬧事,他們負責打發!
這家賭場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說它不大,是它佔地面積。高鼻子漢子曾見過京師的“天下豪賭坊”,那場面才叫宏偉,光是一個大廳就佔了好幾畝地方,更不要說還有雅間暗室。這家賭坊擺了七、八張桌子,佔不了多少地方。
說它不小,那是因為這家賭坊的賭局不少,既有牌九,又有擲骰子、賭錢幣、紅黑天九牌,甚至在室內正中擺了一張麻雀桌。
麻雀賭,就是如今的麻將,也叫馬吊。
據說是由元末明初一個叫作萬秉迢的人推行開來。此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就將水滸傳故事用到麻雀中來,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遊戲中。麻雀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紋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筒喻為“黑旋風”李逵。
明朝英宗時期,麻雀牌在地方上已是十分流行,賭場裡更是屢屢出現。
關於麻雀牌的產生,有很多種傳說,究竟產生於何時,還沒有一個定論。但至少在民間,這一遊戲很早就流行了。
高鼻子漢子只是打量了一眼,即看到了他要找的人。
那個人正坐在麻雀桌南首,從人縫之中可以看到他後腦勺高高的突起,十分顯眼。
高鼻子漢子走過去,分開人群,一掌拍在他的肩頭,笑道:“我說老十,你他媽的還有心思在這裡打牌。小心把你的褲子輸光,出不了賭場大門!”
那人手中正拿著一張麻雀牌,思忖該不該打這一張。經人一拍肩頭,全身一顫,那張麻雀牌不由自主打了出去。
牌落在桌面上,大家瞪大眼珠一瞧,原來是一張六筒!
突聽對面一個人大笑道:“好牌,好牌,不好意思,在下又和了!”
將牌一倒,居然是清一色。一自五筒成對,七筒一對,在最外面吊著一張六筒,那人打出的六筒豈不正是他想要的牌?
這下成了筒七對,不是小牌啊!
“哎呀!四哥,你看看,你來得真不是時候!我的銀子就要全軍覆沒了,我心疼啊!不行,我得搬回老本。”
從懷裡掏出五張銀票,單張面值一千,加起來是五千兩,往桌上放著的一把鐵算盤上一拍,算珠撥動,“嘩嘩……”亂響,大叫道:“爺爺的!連輸十八把,真是邪門,是不是有人出老千?我就不相信捉不住你?洗牌,洗牌……”
旁邊那位仁兄跟著說道:“是啊,老子打了這麼多把,才和了一把,也真他媽的邪門,老子也不相信老子的運氣就這麼差!”
剛和牌的人是個小鬍子中年人,他旁邊坐著一個十分妖豔的女子,聽了這話,小腰一扭,小嘴一撅,嗲聲嗲氣道:“哎喲,我說兩位大爺,俗話說:願賭服輸。這裡就只有劉大爺一個人贏錢,你們這麼一說,豈不是說我們搞鬼了?這位拿算盤的大爺,你也不想想這些日子,你贏的銀子也不少啊!”
那人笑道:“我可沒有說你們出老千,我只是發發牢騷,打牌,打牌……”回過頭來,看了身後高鼻子漢子一眼,低聲道:“四哥,都有誰來了?大哥來了嗎?”
高鼻子漢子見他還要搓麻雀,笑罵道:“你他媽的不怕待會大哥進來揪你出去?大哥就在門口等著,還不出去見大哥?”
那人聽到大哥就在外面,臉色一慌,把剛砌好的麻雀一推,拿起鐵算盤和銀票,站了起來,道:“不打了,老子有大事要做,你們另找一個人繼續!”
說著,就要跟著高鼻子男子走。
豈料對面那位大爺不同意,笑眯眯道:“這位老兄,這就想走麼?想走也可以,不過你得把這幾天贏來的銀子統統吐出來!”
這話一說,圍在四周看熱鬧的人倒有一大半的人都嚷嚷道:“是呀,是呀,贏錢不跑,輸錢了就跑,天下那裡有這樣的道理!”
那人臉色一變,鐵青著臉道:“這家賭場,誰是老闆?老子要走,也要管嗎?”
小鬍子中年人“嘿嘿”一笑,伸手一抹嘴唇上的小鬍子,有板有眼的道:“在下人稱‘麻雀王’,名叫彭三筒,正是這家‘天天賭坊’老闆。前些日子,聽我的屬下說有一個賭場老手在這裡大吃四方,我一時技癢難耐,來會會這個高手,誰知道打了這麼多把,原來這個高手只是運氣好而已。我的賭場當然由我作主,閣下贏了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