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桶 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更新時間:2008…3…2 11:13:29 本章字數:5709
鞭三響,百官上朝。王鈺與趙兩位攝政王互相謙讓落座下來,文武大員行過跪拜大禮,早朝正式開始。
“有本早奏,無本退朝。”王歡站在玉階之上,一聲吆喝。
班中走出禮部尚書陳東,向上奏道:“臣有本要奏,凌晨之時,剛剛接獲西遼國王耶律封上奏中央朝廷,言其父耶律大石在綏靖五年二月十三,于歸國途中病故,請求中央冊封新王。”
耶律大石去了?王鈺聞言略吃一驚,雖然早在預料之中,但聽到他的死訊,心中仍舊不免感慨。想當年,自己意氣風發,與他對敵於上雄,一直都互為對手。這些年來,昔日的對手一個個辭世,現在連這位一代雄也去了。一個人再厲害,終究逃不過生老病死。
可耶律大石這一生可算是轟轟烈烈了,早年是遼國重臣,擁兵於上雄,後遠走西域,打敗多國聯軍,重建大遼,保住了契丹人的血脈。他一生都夢想著重回東方,如今壯志未酬身先死,可嘆。
“耶律大石一代豪傑,早年雖與大宋為敵,然重建西遼之後,一直與我朝修好,在其彌留之際,決定舉國歸附中原,也算是有功之臣。如今既然辭世,中央朝廷當表示哀悼,著中書省負責起草皇帝詔命,高度評價其一生的功績。冊立耶律封為新一任大宋西遼國王,命禮部侍郎為欽差大臣,前往西域行冊封大典。”王鈺表現出了很大的風度,耶律大石當年差點要了他的命,甚至將剛剛組建的南府軍幾乎打得全軍覆沒,而如今他卻高度評價耶律大石的一生。這也證明。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地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當然,有一個國家除外。那就是蒙古。
陳東上奏完畢之後,兵部侍郎張浚出班上奏:“王上,福王千歲。兵部接獲幽雲衛戍區上報,蒙古匪首忽圖刺已領軍全部退出國境。甘寧衛戍區上報,在西北軍。蘭州軍,太原軍的有力反擊之下,蒙古小王也速該鎩羽而歸,軍士傷亡不大。”
聽到他的話,滿朝文武都鬆了一口氣。蒙古人興兵作亂,侵擾邊境,如今總算是滾回去了。這十幾年來,國家征戰不斷。希望從今以後,國家安定繁榮,再無戰火。
“有詳細地軍民傷亡情況麼?”王鈺仔細問道。他了解蒙古人,這是一個為破壞而生的民族,哪怕是戰敗退兵。也不可能安安分分的走。
張浚回答道:“回王上,東北軍有詳細地傷亡情況報上。但甘寧衛戍區的戰報中,對軍民傷亡情況,含糊其詞。並未言明。”
王鈺眉頭一皺,這可不是範道遠的作風,他一向謹慎持重,不可能不報傷亡。再說了,這位老臣,時常報怨西北軍地待遇不好,遇到打仗,正可以借傷亡之機,要求朝廷補充軍備,怎麼會不報傷亡情況?
“那他們是如何組織的反擊?打了哪幾場仗?”王鈺又問道。
張浚略一遲疑,只得如實回答道:“回王上,這些戰報中都不曾提及。”
王鈺明白了,如果只是軍隊傷亡,範道遠一定會上報,不說誇大其詞,至少也會極力渲染。如今居然含糊其詞,只有一個可能,蒙古人退兵之時,一定屠了個乾乾淨淨。本來百姓傷亡,地方官有權上奏,只是當初為了攻打金國,自己放權給各個衛戍區的軍事長官,好幾位大將都兼任了州牧,軍政一把抓。看來,是時候收回行政權了。
“嗯,兵部最近幾天之內,拿出一個獎懲方案來。對此次作戰的有功將士,厚加封賞。同時,中書省議一議,是不是把當初北伐之前放給各位將軍們的行政權收回來。”說到這裡,他停了停,放眼望去,又問道:“列位臣工,還有本要奏嗎?”
之後,大臣們又上奏南方抗災一事,進入二月之後,各地大雪停息,災情得到緩解,各地方官府已經投入大批人力物力,展開災後重建,要求朝廷撥下款項。王鈺著戶部從國庫中調出銀兩,下發地方,全力支援災後重建。
眾臣奏完之後,似乎沒事了,可王鈺發現,樞密使劉三石欲言又止,似有隱情。他看在眼裡,也不說破,散朝之後,獨留下他。
早朝完畢,文武官員各回本部衙門處理日常事務,王鈺也步向中書省政事堂而去,劉三石緊隨其後,一直未得機會稟報。
出了資政殿,踏入廣場之中,但見花圃裡,各種花草,含苞待放,宣示著現在正是萬物復甦的春天。
王鈺來到一個花壇前,伸手碰了碰一個花骨朵,笑道:“寒冬一過,春天可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