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3部分

還是他的忠心與膽略。

張居正只要給個暗示,楊四知就會衝出去參人,不管對方身份權柄,也不管這道本章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嚴重後果,都會奮不顧身的殺上去。只要張居正不喊停,他就會不停地以白簡攻擊不死不休,即便兩下有交情淵源也毫不留手,是出名的言路健將六親不認。

在張居正門下的言官體系裡,楊四知與朱璉最為出色,號為雙傑,為江陵黨立下赫赫戰功,之前彈劾張翰,楊四知就衝的最猛,本章力度也最大。以他的才學和忠心早就應該外放任官或是高升,但問題是他幾年前在官場上栽過大跟頭,乃至成了京師笑柄所以提拔不上去。

彼時楊四知作為京師巡城御史,想要搏個名聲,嚴肅洪武禁令禁止四九城百姓殺牛吃牛肉。同時還掛出懸賞告示,鼓勵民間舉報,凡是舉報殺牛吃肉都可以得到獎賞。

結果榜文貼出沒兩天,就被京師裡愛好和平的人堵了官廳衙門。這些人以殺牛為生,楊四知要絕他們的生路,這些人自然就要拼命。已經放出話來,看到楊四知就是一刀,然後一命抵一命。楊四知見事情鬧大,已經有群體趨勢,竟是一個月沒敢到衙門坐堂,至於殺牛禁令之事自然也就沒人再提起。

這件事在京師官場裡流傳很廣,楊四知的提拔也就辦不到。張居正這次特意讓他上本,顯然是看中其膽略與衝勁,打算給他個機會發跡。不過事到臨頭,楊四知自己卻又有些動搖了。

他的性情裡有很重的投機色彩,但是缺乏韌性,否則也不至於被一群人嚇得不敢去衙門辦公。吃過上次的虧以後,現在變得內斂許多,做事之前也會先想後果。這麼一份奏章看似尋常,背後關係的事情太大,若干年後都可能有後遺症,自己能否扛得住,就是個重要問題。

范進微笑道:

“楊兄的顧慮是對的,想的也是對的,不過有些地方沒想太透徹。固然朝廷早有官學,不需要再重新設定。但是楊兄請想,所謂官學教授的乃是聖人之學,我輩讀聖賢書拜聖人像,都得算作聖人門徒。如今興辦的官學,學的是忠君之道,治國方略,將來都是天子門徒。從聖人門徒變成天子門徒,這裡面的變化,楊兄不難理解吧?你覺得為這件事花錢,還能算作多此一舉?”

“這……”楊四知一愣,隨即也不自禁地握緊了拳頭。范進的話他如何不明白,這些學校掛出來的名義是為天子培養私人班底,這個名分不但大而且正當其時。

如果是一個成年皇子登基,他的班底早在東宮階段就應該初步形成,對於一個新版班底需求不高,這種官學也就是那麼回事,有沒有都行。可是萬曆沖齡繼位,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人,這是他這個朝廷最大的硬傷所在。

滿朝文武不乏三朝元老,那些人對於大明朝廷的忠誠或許無可挑剔,但是對於皇帝本人的忠誠,就不大好說。其中大部分人是老主提拔起來的,基於對先帝的愛戴,忠於眼前的皇帝。就連張居正本人,如果除去師生因素,同樣是先帝遺留的臣子。

這種情況下,這種學校對於皇帝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這麼一所學校裡打個滾,沾上皇帝的烙印,就可以算作少年天子的心腹。這對於皇帝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之事,而對於群臣來說,誰敢公開反對這一點?

表面看上去,這是個對皇帝有利的事,可是實際操作中,又另當別論。皇帝想要派講官,能派誰?最後不管派到誰,都是張居正的人,總不可能派幾個太監去給大臣講學吧?

也就是說,這個官學名義上掛著皇帝招牌興辦,背後得利的還是江陵黨。如果皇帝拒絕的話,也絕了自己網羅文官的通道,多半不會如此。范進這一手化暗為明,就是要用一個陽謀,為張居正擴充羽翼。

過去的江陵黨只是個虛稱,任何一個有為宰輔,身邊都必然聚集大批跟隨者,否則他的工作就沒法做下去。江陵黨也不例外,不過是一群為張居正效力的官員聚集在一起,被人冠名而已。這個組織有名無實,一部分人因為鄉黨因素二聚攏,令一部分則因為張居正是首輔,才在他身邊效力,等到換人當首輔,這些人也很自然的就改換門庭。

可按著范進的構想,把這學校建立運作之後,江陵黨就會從一個有名無實的團體名稱,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組織,張居正就是首領。大家榮損與共,同進同退,在朝堂以及地方守望相助互為奧援,日後必然成為一股洪流,勢不可擋。

楊四知心思如電,瞬間想明前因後果,看向范進的目光,也變得越發恭順。原本他的科分輩分還在范進之前,自身才學也不差,按照官場規矩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