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何人處理?”
林白妤呵呵兩聲道:“皇帝,這個世界上最多的就是人。一些人考不上進士,不是因為他們不能幹,而是不擅長做文章罷了。有許多偏科的人才,有擅長內務,有擅長外交,有擅長經濟……只要你下榜招賢,有的是人前來投效,何必再用那些只會空談,不懂民生與治國的廢物呢?”
崇禎聞言有些遲疑:“那些人真的有本領?”
林白妤道:“草民也不是舉人進士出身,皇上認為草民能幹還是不能幹呢?”
“先生自然是大才。”崇禎明白,“我這就下旨立招賢榜。”
其實他在剷除了閹黨後就有些後悔了,東林黨如今在朝中一家獨大,對皇權都造成了影響,他能夠再忍受他們才怪。
林白妤忽然笑了:“我有個辦法,皇上看看可行不可行。為了顯示皇上仁慈,咱們也不要殺了東林黨那些人,就將他們流放到關外去吧。讓他們去對滿清的韃子們指手畫腳,看看那些韃子要怎麼對他們。”
崇禎聞言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這個辦法好,我喜歡。就以‘教化’的名義將他們趕出關好了。”
林白妤對明朝時候的文官其實印象挺不錯的,比如張居正、于謙、王守仁、楊一清、楊廷和等等。這些文官們同樣有血性,他們上馬能打仗,下馬能執筆,上朝了,若有意見不統一,擼了袖子就上場幹架。正是有他們,崇禎之前有那麼多不靠譜的皇帝,明朝也沒有被人滅了。
但對於東林黨,林白妤真是一點兒好印象也沒有。不說她,歷史對東林黨人的評價也不是特別好,《東林黨新論》中說過:東林黨人“從不曾提出過救治國家的政綱”,“長於內爭,短於治國、治軍”。更有人稱“東林黨人誤國”。《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稱:“明朝的最終滅亡,晚明的黨人們包括東林黨在內都是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罪責的”。
最讓人瞧不起他們的是東林黨人沒有血性。李自成的大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讓太監敲響緊急狀態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鐘。可平時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東林黨,無一人出現,早就作鳥獸散了。崇禎皇帝對東林黨的遺恨:“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
林白妤和崇禎敲定了對付東林黨人的策略,兩人想到今後東林黨人會遇到的經歷,全都暢快好笑不已。就在這個時候,王承恩進來回稟,說是李自成和他的一干手下被捉拿上京了。
林白妤插嘴問道:“闖匪中可有一個叫李巖的人?”
王承恩想了想,點頭:“確實有這樣兩人。”
崇禎好奇:“先生認識兩人?”
林白妤不認為湯家以前在杞縣的事情能夠瞞得了皇帝,於是嘆口氣,裝作哀傷地道:“我本有一個一卵同胞的雙生妹妹,因我二人長相一樣,而我又從小跟著高人離家學習,外人不知有我這個湯家老二,只知有我妹妹……”
崇禎聞言點點頭,果然,他已經調查過湯家的事情了。應該也曾懷疑過林白妤是否女扮男裝,不過林白妤的男裝扮相毫無破綻,倒讓崇禎鬧不清楚了。不過林白妤有才,崇禎自認大肚能容,管他男人女人,能用就行。
“可憐我那妹妹,所嫁之人就是那李巖。那李巖與賊匪紅娘子勾勾搭搭,不但連累我湯家,還害死了我妹妹。”
崇禎弄清楚了湯家老二的“性別之謎”,更加放心了,遂道:“先生如此痛恨李巖,朕可將那李巖和紅娘子交給先生處置。”
林白妤搖了搖頭:“不用了,按照國法處置就行了。不過草民想向皇上請一個恩旨。”
“什麼恩旨?”崇禎問。
林白妤道:“我家大哥與李巖曾為同學,後為友人。若我大哥知道李巖的訊息,肯定會顧念以前的情誼想探望李巖一下。只李巖是朝廷重犯,不能輕易見人。草民想幫大哥求一個恩旨,讓他在李巖臨死前見上一面,全了兩人以往的情分。”
崇禎還以為多大的事情呢,聽了林白妤的話,很爽快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