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知青參加高考,只有張朝陽和沈衛國成曉明三人考上了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有的村子,一個知青也沒有考上。
成曉明考上了京都的人民大學,他的目標是未來從政。沈衛國和張朝陽當然報考同一個學校。張朝陽的父母在魔都,挺稀罕外孫的。沈衛國和張朝陽商量後,兩人一起填了震旦大學,上學的時候可以將兒子交由張爸張媽照顧。
沈衛國的父母聽到這個訊息後有些後悔,後悔不應該縱容大兒媳婦,導致小兒子跟他們離心。如今小兒子出息了,卻與他們不再親近,連孫子都交給親家照顧。那可是他們沈家的崽兒,沈家的血脈!自小孫子出生後,他們連看都沒有看到過一眼。
張朝陽給林白妤看了她的錄取通知書,就是一張很簡陋的信紙,上面寫著幾句話:“xx村張朝陽同志,經批准你入我校中文系學習。請於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七日至二月二十八日憑本通知到校報到。”落款是“復旦大學革命委員會”,簽發時間是“一九七八年二月十八日。”
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報名了。張朝陽兩夫妻急忙收拾起來,跟眾人告別,抱著孩子,大包小包地離開了山村。成曉明跟著他們一起。全村的人和知青門全部來送他們。知青眼中滿是羨慕,三個人的離開更鑑定了他們離開的決心。明年還有高考,他們再努力半年,一定能夠像沈衛國三人一樣考上大學離開山村。
林白妤的身旁站著兩個小徒弟,她在兩個小徒弟的眼中也看到了羨慕的目光,特別是小徒弟甘松,她在他的雙眼中看到了名為野心的光芒。這個原本一無所有的鄉村孩子在擁有了知識和技能後,也萌發了走出山村向上進去的願望。
“你們想考大學的話可以考醫學院,與你們目前的技能相結合。”林白妤開口道。
忍冬和甘松四隻眼睛圓瞪著,目光熠熠地看向林白妤。
林白妤轉身帶著他們返回衛生所,邊走邊道:“離下一次高考還有半年時間。以後我每天教授你們功課,能不能在半年後考上大學,就看你們的運氣和努力程度了。”
忍冬和甘松大聲地道:“我們一定會努力的。”
一九七八年就在林白妤教導兩個徒弟中過去了一半,兩個徒弟都非常用功,每天看書看到很晚,他們的父母知道兩人的打算後都很支援他們。特別是甘松的母親,家裡雖然艱辛,但甘松母親咬牙支撐,支援二兒子考大學。自從二兒子跟著林白妤學習醫術後,她已經感受到了兒子成才會給家裡帶來的好處。除了大兒子對學習不感興趣以外,她還讓小兒子跟著二兒子一同學習。
兩個徒弟都是聰明人,半年時間,足夠他們掌握應對高考的知識點。這一年,村子裡面考上大學的人比去年多了一倍,忍冬和甘松也都考上了大學。雖然有些掉車尾。他們選擇了本省的醫科大學,雖然是專科,卻讓村長夫婦和甘松孃的臉都笑爛了。特別是甘松娘,她驕傲啊!兒子是大學生了,大學生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古代的進士啊!以後自己是不是也能夠做官家老太太呢?想到這個可能,甘松娘就激動得發抖,準備了家中最好的食物就去跟甘松的爹和祖宗們上墳去了,告訴他們這個好訊息,也酬謝祖宗對甘松的保佑,並且希望祖宗們繼續保佑三兒子,讓他以後也能夠考上大學。
送走兩個徒弟,林白妤終於等來了接她的人。來接她的是原主的大哥趙曉辰,比原主大五歲。兩兄妹小時候的感情很好,但分開了這麼多年,再深的感情也變淡了。
原主的身世若是放在現代,妥妥得讓人羨慕嫉妒恨,但在那個年代,卻讓人唏噓不已。趙父是戰鬥英雄,軍隊高層,在那場浩劫開始之前,趙父已經是軍長的職務。趙母是資本家的大小姐,投身革命後嫁給了趙父。不過在解放初,趙母的大多數家人已經離開華夏遷往海外,而趙母的父親早亡,留下其母親跟著女兒一起生活。浩劫開始後,趙母因為出身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在批鬥中承受不住欺辱死掉了;趙父也受到了牽連,被打成政Z犯關押,後來在其老領導的關照下被放出監獄卻下放到偏遠的農場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