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黃河北岸的孟津渡,宗翰的大軍碰到了一些小麻煩,因為當地的船全部被宋軍帶走了,整個大軍無船渡河,這對以北方人為主的金兵來說的確是個大難題。
活女當時正因襲殺名將种師中,聲名鵲起,意氣風發。遂自告奮勇,親自帶領手下三百精銳士卒乘夜渡過黃河,拿下孟津渡口並截獲了數十艘船隻。結果幾萬金軍就憑著這二、三十條破船,數日之間,全軍安然渡過黃河。而在此其間,黃河南岸的十餘萬宋軍,卻龜縮在大營裡不敢出頭。一俟金軍渡河,十數萬大軍一鬨而散,跑了個乾淨,留下無數糧草輜重,“犒賞”渡河辛苦的金軍……
撒離喝與設也馬也憶起當日的豪情風發,二人相視一笑,斟了滿滿三杯酒,舉杯敬道:“好!此杯謹祝活女再展神威,兵臨關山,破敵凱旋!”(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軍究竟想幹什麼?
按照狄烈最初的計劃,節節阻擊金中路軍,且戰且退。在主動退卻中,不斷打擊金軍士氣,消滅其有生力量,最終將金軍拖疲拖垮。如此這般,就算最後金軍兵臨奈何關下,也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更不可能穿碉堡。
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只是阻擊計劃中,一個小小的騷擾部隊——特別行動隊,搞出一連串的地雷戰,硬生生將一支氣勢如虹的常勝軍的軍心士氣打了個底兒掉。再加上林間火槍襲擊,山谷陷坑霹靂。竟硬是以不足兩千步卒,圍困住了上萬騎步兵的金軍。
在如此大好形式下,是一鼓作氣將敵軍困死、擊潰甚至殲滅?還是按原計劃見好就收,撤回奈何關,整頓兵馬,準備打防守反擊戰呢?
狄烈有些拿不定主意,與部下合議時,意見基本上是一邊倒。凌遠、何元慶、高亮、張立、釋智和甚至是剛歸建的張銳,都認為金軍已無戰心鬥志,縱有萬人,戰力也未必比得上當初完顏阿古的三千金軍。而當日天誅軍同樣是用了四個步兵營兩千人,將其打垮。至於楊再興的八百騎兵營,只是為了確保全殲,並且是在最後一刻才參戰,其意義等於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軍議的結果是,再阻擊兩日,若能將敵軍一舉擊破最好,實在不行,給予敵軍有力殺傷後,再撤回奈何關不遲。會上高亮還曾提出,是不是來個夜襲,就算不成也可以騷擾敵軍。狄烈卻否決了,如果他有一支強弓隊,倒是可以考慮,但是火槍兵……黑燈瞎火的環境下,士兵裝填彈藥及操作火槍,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迅速起碼比平日慢一兩倍,而且射擊時產生的焰口也極易暴露自身目標。招致不必要的損失。
決議一下,天誅軍一營與警備營連夜紮營,而張立與釋智和的兩個營依舊控制兩側高地,對金軍形成兩翼威脅。如果金軍不向他們動手,兩個營也不能動。以免被金軍覷出虛實。保持神秘與壓力,才是壓垮一支軍隊的不二法門。
十一月初二,天氣沒有一點回暖跡象。在這樣寒冷的季節作戰,對崛起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與遼東契丹人來說。正是得其所哉。但對中原漢人而言,就有些受不了。好在天誅軍的後勤工作做得很不錯,帳蓬、軍被、羊皮襖、毛皮靴等等,什麼都不缺,士兵們不虞挨凍。
只是由於時間倉促。軍工部的被服司只做出了制式軍服的夏裝,而冬裝則受限於羊毛的供應量不足,目前尚未能裝備全軍。所以天誅軍的冬裝只能暫時穿羊皮襖,套上鐵甲,外罩大麾,看上去倒也嚴整。
辰時剛過,山谷東面的金軍大營就有了動靜。首先馳出兩隊約四百名騎兵,出營之後,分左右翼奔向張立與釋智和兩營守衛的山坡高地。
張立與釋智和兩營士兵立即磨拳擦掌。整兵備戰。如果金軍來的不是四百而是四千,那麼這兩個營可能還真頂不住,但是一側兩百騎嘛……無認是張立的第四營還是釋智和的第三營,還真能吃得下。
不過這四百騎金兵卻不是搶奪山頭的,而是賓士到山腳下就立定。四百騎兵。人披重鎧,馬掛具裝,旁牌刀弓一應俱全,雖然散成一個半圓虎視眈眈盯住兩側山坡。卻只是防禦而無進攻之意。
金軍不進攻,三、四營的戰士們當然也只能憋著。從山坡的樹林到山腳下。距離超過二百步,火槍根本打不到。而三、四營計程車兵們也不可能從林子裡衝出來,縮短距離後射殺金軍——一旦被金軍發現山頭上只有區區幾百遠端火力射手,很難說金軍主將會不會狠下心來,拚著死掉千把人,也要將兩營擊退,奪取高地。
敵我兩翼的兵力,一明一暗,進入對峙狀態。
隨後,金軍派出兩名使者,騎著馬來到陷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