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6部分

在這個時代,勝利者向失敗者遞交和議書,絲毫不足為奇。

夏國元德元年(1119年),宋熙河經略使劉法軍深入夏都城興州、靈州腹心地區,夏國主李乾順命晉王察哥率步騎萬餘人迎戰,夏軍奮勇力敵,全殲劉法所部,宋軍死傷數萬。夏軍乘勝攻破宋統安城,進圍震武城。元德元年六月,李乾順在對宋作戰大獲全勝的情況下,以宗主國遼國的名義向宋朝請和,宋朝被迫接受與夏議和。當然,增加歲幣的代價是少不了的了。

金國就更不用說了,靖康元年第一次南略時,完顏宗望的東路軍打到東京城下,一時未能破城而入,宋援兵已至,金孤軍難擋。於是提請和議。宋國君臣在兵臨城下的絕望之際,得知金人同意和議,如聞仙音。那金銀財帛、馬料米糧流水價向金營中送,唯恐入侵者人餓馬瘦,沒力氣撤軍。最後還被迫——是的,又一次被迫,答應割讓太原、中山、真定三府。至於欽宗這可憐娃後來又反悔不幹,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和議書,由失敗者遞交,那是無奈的乞求,便如之前宋對金所做的那樣;但若由勝利者提請,則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我暫時不想揍你了,付出足夠的代價,花錢消災吧。

狄烈這份和議書,徹頭徹尾充滿著這種“花錢消災”的勸誘。

和議書內容大致如下:

一、兩軍罷兵,天誅軍退回宋境;二、天誅軍將銀州交還夏國。以示和好誠意;三、夏國“賜”天誅軍錢百萬貫、河曲健馬千匹、犛牛(党項人多養犛牛)二千頭、米五萬斛、駝二百峰;四、天誅軍與夏國於銀州城外設榷場,互市互易;五、夏軍俘虜四千餘人,可入宋境,亦可遣返……洋洋灑灑,列舉了十餘條。

曹吉看了驚喜不已,這些條件,居然不算過份,從某一方面來說,甚至可以算得上優惠。

狄烈打這一場仗的目的,本就是震懾夏國。讓這個好擴張、好佔便宜的國家明白。在它的東南面崛起的新鄰居,與金國一樣不好惹。沒事別動壞心眼,想搞點什麼小動作前,先掂量掂量。看看自己能否承受得了報復的怒火。

天誅軍的目標。始終是金國。對西夏。敲打一番就可以了,沒必要將戰火燒大。所以,天誅軍退回宋境。是必然選擇。

至於交還銀州,狄烈是出於多重考慮。

天誅軍佔領銀州,有什麼好處呢?佔領一個鹽礦?為晉寧軍多取得一個據點?天誅軍多一座可有可無的城池?

壞處呢?光憑晉寧軍肯定守不住銀州,這樣的邊境重地,天誅軍最少要放一個獨立旅,生生扯去一大塊兵力;這還沒完,夏國肯定不會放棄這起家之地。別說是李乾順這樣的拓疆君主,便是夏國曆史上任何一個君王,都承受不了放棄祖宗龍興之地的朝議壓力。天誅軍一日佔領銀州,與夏國之間的紛爭就一日不休,到時候搞不好還要源源不斷補充兵力。這樣還如何能集中精力與金國對抗?

這可不是狄烈的臆測,此前是有先例的。

夏國元德八年(1126年)三月,李乾順乘金兵進攻宋朝的機會,派兵將原來宋朝在夏邊境修築的城堡陸續攻佔。他根據金朝對夏的許諾,進佔天德、雲內、武州及河東八館地帶,以及宋邊境震武城(今陝西榆林境)。又攻佔宋朝西安州、麟州建寧砦、懷德軍,乘勝攻克天都寨,圍蘭州,大肆擄掠後撤軍而還。

但不久之後,金將兀朮又派兵強佔天德、雲內等州,逼著夏國將吃下去的全吐出來。李乾順向金朝提出質問。正德元年(1127年)三月,金國與夏劃定疆界,金國把陝西北部約數千裡之地劃給夏,以此作為天德、雲內等地的抵償。

瞧瞧!如日方中的金國,佔了夏國的地盤,還得另找一塊等值的地段來置換,以免金國與建炎朝打得不可開交時,夏國在背後搞小動作、拖後腿……可想而知,李乾順這傢伙,對疆界、對地盤的渴求是何等的旺盛,他佔你的便宜可以,你不能佔他的,否則跟你沒完。

銀州放在天誅軍手上,就是個燙手山竽,壞處遠遠大於好處,還不如拿來換取好處。什麼好處?就是第三條提到的,那一堆實打實的物資。說是“賜”,那是給臉的說法,說白了,就是贖買錢!而且價格很公道。一塊党項人的祖宗基業,一個盛產岩鹽的寶地,的確值得那麼多。

那麼李乾順會不會買呢?狄烈認為多半會,頂多討價還價一番,因為夏國沒得選擇,除非他們還想再打一場。這也是狄烈歷史知識不豐,在正史上,李乾順在九年之後,即夏國大德三年(1137年)九月,李乾順曾遣使攜帶重金到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