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部分

、天誅軍主的任命書:東京留守司後軍統制。

宗氏父子當時商量後認為,對於一支潰敗的義軍首領,此職務正合適。要知道,留守司所招攬的眾多義軍,諸如王善、張用、楊進、李貴等等,也不過就是統制。如果那位狄軍主,能將十餘萬人馬都帶來東京,那至少可安排一個副都統制。可惜,與金軍鏖戰太原之後,天誅軍與太行義軍必定元氣大傷……有實力才有高職位,沒實力,一切就無從談起。

當宗穎上船後,呼延次升問起任命之事,聽到是後軍統制一職,這位剛從濟南經梁山泊回來的呼延參軍,略知一點天誅軍情況,頓時大呼不妥。要知道,此時連馬擴與關勝這樣的文武名將,都隸屬此位狄軍主,怎麼能以區區一後軍統制糜系之?至少得是副都統制才行啊!

馬都管都在此人手下?這個訊息宗穎倒是首次聽聞,此時再回頭已來不及了,船已出發。宗穎還抱著一絲希望,等到太原府境內,見到那些殘兵敗將時,氣沮之下,他們總不好嫌官小吧。實在不行,先用這個官職安慰一下,回頭再考慮升降不遲。但是,一進太原,宗穎就知道,這手詔根本拿不出手。面對一支能獨立打下太原的軍隊,後軍統制?就是副都統制都不夠!

目前東京留守司的都統制是王彥,就這麼一個大宋少有的戰將,率七千騎殺過黃河,也只剛打過黃河邊上的衛州,就被金軍一支偏師團團圍住,最後實在扛不住,灰溜溜退回來。而這天誅軍竟能打下太原!這是何等驚人實力?如此蓋世巨功,如何酬賞招攬,是擺在兩位宋使眼前的頭等難題。

相比起宋使的焦頭爛額,金使與夏使就簡單多了。夏使的曹氏父子,一為使節,一為護衛軍將,他們來此的任務很簡單,看看太原是否確為天誅軍所佔,再簽署《銀州和議》,最後拜見那位傳說中的淵聖皇后。迄今為止,前兩項任務已完成,而拜見皇后之事,就在今夜。

金使劉豫,因天誅軍橫空出世,而提前終結了自己的歷史生涯。因在濟南之役中,舉措失當,獻城變陷阱,使金軍遭到極大損失。金將蒲察鶻拔魯將其父子侄三人一併解送回洺州,本欲斬殺之。但劉豫不愧為活了半輩子的人精,拚命爭取到一個面見完顏昌的機會,一邊自辯,一邊表示願將身家財帛奉上,為自家父子三人贖命。

完顏昌本是出了名的貪好財貨,而且遊牧民族也有以財物贖命的傳統。於是,劉豫急派侄兒劉猊回河北西路的景州阜城老宅,將為官多年收刮的財物一併取出,盡數獻與完顏昌,終於買回了三條命。而在此其間,父子二人一直被關在牢中,沒少被怨念強大的蒲察鶻拔魯暗地命獄卒“照顧”。出獄之後,父子二人都是一身傷,而且還留下殘疾:劉豫跛足、劉麟破相。

劉氏父子侄三人,本以為就此淒涼了卻殘生,不料峰迴路轉。完顏宗輔決意向天誅軍派出使節,只是一時無合適人選。最後經人提醒,想到了這個被天誅軍坑得挺慘的前宋國知府。完顏宗輔一想覺得不錯,將這樣一個被天誅軍踩在腳下的人物派出去當使節。可極大滿足天誅軍高層虛榮心,有利於此次出使最大目的——麻痺天誅軍上下,為金軍秋季攻勢放煙霧。如此,才有了此次劉豫為金使之行。

不過,或許是對劉豫的人品太不放心,生怕此人再度倒戈——其實倒戈也沒什麼,無非是少一條狗而已,但揹著個大金使節的名頭,倒戈會損及本國聲譽。因此,完顏宗輔以其子侄劉氏兄弟為質。並派出天誅軍的老相識。謀克阿疏為護衛軍將。名為護衛,實為監視。

三國使節先後由太原軍校東門進入露天大禮堂,在軍校學員的引導下,來到文官樓就座。不過在入座時。因次序尊卑問題。又引發了一次小衝突。

天樞城的安排。是夏使為右首上座,宋使為左首上座,金使則陪坐在夏使之下。結果這安排除了夏使滿意之外。宋使與金使都不滿,提出抗議。宋使認為夏乃宋之屬國,無資格坐右側,而金使亦言夏乃金之屬國,亦無資格坐本使上首。被兩國使者這麼一擠兌,將夏國的曹氏父子弄得羞惱不已,幾乎下不來臺。

陳規、張角等天樞城高層,正忙著安排後宮那邊,一時顧不得這裡,更主要是沒想到剛落座就出岔子,而擔任禮官的官員職小位卑,一時勸不下。正鬧得不可開交之際,一名英挺少年按刀大步而入,目光冷冷一掃,朗聲道:“軍主有令,夏國為國主使節,等級最高,理應為上座;宋使為東京留守司特使,於禮,應為他國使節之左;金使亦為真定右副元帥府使者,豈能踞一國使節上首?兩位使節若要坐上首,就請各自向東京與真定方面請示,將二位的身份提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