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折衝呆呆看著地上橫七豎八的屍體,似乎還有點不敢相信——這些兇悍的敵人,竟有三分之一是自己幹掉的?自己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生猛了?難道,真的是因為……
這時,狄烈的聲音傳來:“活幹得不錯,回去後給你放一槍過過手癮。”
第二十三章 捕 俘
淡淡的月色下,宛如一隻巨大無朋的烏龜的金軍營寨,就靜靜地伏臥在遠處的暗夜中。
金軍大營所駐紮的地方,距離洹水北岸約十里,一個名為北崗的山坡下。營寨的西北面是連綿起伏的丘陵,東南則是滔滔洹水,這樣靠山面水的駐營地段,倒也中規中矩。
狄烈三人此時就潛伏在距金軍營寨約三里外的一片雜草叢中,仔細地觀察著營寨周圍的動靜。
三人一路行來,除了拔掉一樁暗哨之外,竟出奇的順利,很輕鬆地就找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這多少令狄烈有些疑慮,這金軍的防守,似乎也太鬆懈了一些吧。
楊折衝卻不以為然,這怎麼能叫忪懈?就說被他們先後幹掉的十個金兵吧,那可是十個貨真價實的女真金虜!而且還是精銳哨探。十名女真精騎,這是什麼概念?如果換成是宋軍步兵,需要多少兵力?有兩樁戰例可以從中略窺一般:
第一樁,發生在去年,也就是靖康元年二月間,金軍第一次南侵大宋。金軍東路軍右副元帥宗望率六萬大軍兵臨汴京城下,圍困旬月,逼得欽宗割地賠款求和。宋金和議已定,宗望決意退兵,派出十七騎先行歸國報與金主,由磁州歸國。
屯紮在此地的宋磁州河北路兵馬鎮轄在早些時候得令,命各地掩殺女真人,不知和議已成,於是偵知女真人只有十餘騎之後,率手下二千人馬前往途中劫殺。
雙方相遇,女真兵告以和議已成之事,宋人以為這一行金人落單,有些膽怯,故意拿話搪塞他們,根本就不相信,於是打算以眾擊寡來個群毆。
於是,二千對十七展開廝殺。
金兵七人在前衝鋒,左右各五人掩殺,十七人如狂彪直撲宋人。宋人被衝殺的陣腳大亂,二千人潰不成軍,被十七名金人砍殺射死,加上自己擁擠墮馬而死幾近半數。
2000:17的pk,以金完勝告終。
第二樁戰例,依然發生在靖康元年,而時間卻是到了十一月份,金軍第二次南侵大宋期間。依然是大軍兵臨城下,依然是圍困汴京,而這一次,金軍左右兩路副元帥勝利大會師於宋帝都城下,金軍兵力也比前一次多出一倍,達到十餘萬人馬。
在朝廷上下亂作一團,人人都做縮頭烏龜之時,難得有人雄起了一把,這人就是京畿提刑秦元。此人教習保甲兵有六七萬之眾,為分君父之憂,他率領王千人聚集在朝陽門外與女真兵相持。女真兵六七個人突然縱馬直向他們陣前衝殺過來。霎時間,這五千人馬把兵刃丟的滿地,四散奔逃。
這一次更離普,幾千人竟然不敢與幾個人放對,實在讓人不知應該說是金兵太強,還是宋兵太弱了。
時金軍中有降金之漢官,為金軍之摧枯拉朽般的滅國攻勢作賦一闕,其中有“七將渡河潰百萬之禁旅,八人登壘摧千仞之堅城”之句,可視為對彼時正處於戰力上升期的金軍強橫實力的寫照。
楊折衝或許對具體的戰例不太清楚,但卻肯定知道一個交換比例,即便是拉出大宋最精銳的西軍,以步對騎,起碼也要百人以上,才有可能與十名金兵哨騎放對。如果換成禁軍(中央軍),這個數字就變成五百;如果是廂軍(州府兵),那麼還要翻倍;如果是地方鄉勇與保甲兵……算了,前面已有過令人汗顏的比例了。…;
換成楊折衝自己是金軍主將,也會高枕無憂的。別說宋軍沒有摸黑上門的膽量,就算有,幾百人過河大戰,這動靜還能小了?到時調兵遣將也完全來得及。說不定固新心裡正樂得宋軍這麼做呢。只不過這位金軍猛安這次算流年不利,撞上了頭領這樣的變態傢伙。不聲不響就吃掉了十名金軍哨騎……嗯,有兩個是自己的功勞,嘿嘿……
其實認真說來,那兩名暗哨也不等閒,這些陰險的傢伙居然設了陷阱與絆索。如果不是有那夜視寶鏡及狄烈頭領的敏銳觸覺的話,指不定他們已經暴露行藏,今夜的行動也就功敗垂成了。
也許是因為設下陷阱及絆索,自度萬無一失。當狄烈與楊折衝摸到敵人藏匿處時,那兩名暗哨居然在打盹。結果一人盯一個,乾脆利落地扭斷了脖子。事後一搜查,才發現這兩名暗哨不是女真人,而是渤海人或高麗人,難怪收拾起來不費力。
狄烈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