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下,讓他策動趙構,推波助瀾?”
狄烈擺擺手:“此人目前尚無大用,除非趙構絕地翻盤。如此,以此君臣患難之情,當可在朝堂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到那時,才是動用最佳節時候。”
主臣二人正商議之際,忽聞門外軍士傳報:“稟王爺,越王派吉客前來請期。”
張角聞言大笑,向狄烈行禮作別:“王爺好事將近,下臣不敢打擾,告辭,告辭……”
狄烈以指虛點張角,苦笑搖頭,滿面無奈——結婚是好事,但這古代的婚事,可真是有夠麻煩的。
古時成婚,自有一套在今人看起來十分繁瑣的程式,即六禮婚嫁:納采(送禮求婚)、問名(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納吉(送禮訂婚)、納徵(送聘禮)、請期(議定婚期)、親迎(新郎親自迎娶)。
由於娶的是帝姬宗女,人數眾多,整套流程更是繁複。狄烈現在最慶幸的就是當初自己堅決要求一股腦全娶過來,除了確定元妃為嬛嬛帝姬之外,其餘諸女皆為側妃。若非如此,每娶一女,都要來一遍六禮儀程的話,估計到北伐那一天,他這婚還沒結完。
娶妻納室同時進行,這在大宋極為罕見,也不合禮制。不過華國王身份特殊,特事特辦。天樞勢力那麼多禮學出身的官員,找幾個特例,引古論今,論證此事符合禮制及合理性、必要性、緊迫性,實屬小菜一碟。
狄烈不是上帝,說一聲“要有光”,於是世間便有了光,但身為天樞勢力之百萬民、十萬軍之最高領袖,他說一聲“要全娶”,卻真的就可以全娶。下面的人,端等他一聲令下,立即全力開動,整套流程,弄得那叫一個妥妥當當,滴水不漏。
越王趙偲做為主婚人兼司禮官,抓總負責。前面納采、問名、納吉、納徵等程式都已完成,下面就是請期了。說是議定婚期,實際上就是挑個黃道吉日——迎娶之日,狄烈說了不算,趙偲說了不算,老天說了才算。
經過禮官查閱典歷,良辰佳期,當在月末,彼時親迎,上上大吉。
十月末的長安,舉城歡慶,滿城俱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華國王大婚,諸宗姬出閣,實為天大喜事。闔城百姓,夾道觀禮。
天樞勢力內的各州府縣官員,只要能抽出空的,無不親至長安,奉禮以賀;軍隊方面,北線三個整編師及渤海師都必須全力警戒金國——和約簽署是一回事,並不表示可以高枕無憂。全力防備戰爭,戰爭不一定能打得起來,但若放鬆警惕,戰爭反倒會突如其來。因此,北線各師旅主官都不能動,只能派副職返回長安祝賀。
宋、金、夏三國均派出使者,攜禮前來慶賀。按路途遠近,最早到的是夏國,其次是宋國,最後是金國——估計婚禮過了,賀使與禮物還在路上呢。好在長安城就有一位金使,只要人情到了,禮物晚些時候倒也無防。
相較這三國而言,天樞方面更為重視另一撥祝賀人馬——秦鳳路西軍諸帥。
西軍諸將帥,曲端、劉錫、劉錡、趙哲、吳玠、吳璘、關師古等等,幾乎悉數到場。這些西軍將帥,能夠撇下大軍,只率數十護衛前來祝賀,這本身就表明了,他們對天樞勢力的態度。
天樞方面,也專門派了凌遠這個等級的將領,專門負責西軍將帥的招待與協調。而狄烈也在第一時間,與諸將帥會晤,達成密議:秦鳳路保持目前狀態不變,西軍以獨立師的狀態,加入天誅軍,並且將參加明年的北伐。在接下來的半年內,西軍將組建五個旅、不少於萬人的軍隊,與天誅軍混成旅聯合演習。以確保指揮、合戰時,雙方戰術銜接到位,不至於出現裂隙與破綻——這在戰場上,絕對是致命的。
至此,西軍問題,基本解決。
金秋十月,是豐收的季節,是結果的季節,狄烈也將在這個季節,收穫滿滿,碩果累累。(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章 溫柔鄉即英雄冢
(大盟厚賞不斷,十五郎感激不盡。)
~~~~~~~~~~~~~~~~~~~~~~~~~~~~~~~~~~~~
狄烈來到這個時空那麼久,第一次在清醒狀態下任人擺佈。
脫下軍服,解下槍盒,內著便裝,外罩一身大紅新郎官服。然後,被一群人喜氣洋洋簇擁上披紅掛綵的白馬,乘馬帶轎,前呼後擁,吹吹打打,前往皇宮迎親。
在那裡,狄烈要將嬛嬛帝姬、圓珠帝姬、串珠帝姬、玉嬙、玉屏、含玉、葉蝶兒、楊調兒、餘羞花、景櫻桃等十女,一併迎出,娶回王府。之後,還要往越王府跑一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