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盟與眾書友的打賞與票票,令十五郎動力十足。)
~~~~~~~~~~~~~~~~~~~~~~~~~~~~~~~~~~~~~
一一三二年,正月十七,上元節的燈花未散,一條爆炸性的訊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北虜已滅,靖康恥雪;北伐大捷,山河光復。
整個中原及江南,都被這條訊息掀動了。
長安方面,自有信使八百里報捷;而江南的南宋方面,最早將訊息帶回的,卻是被南宋朝廷勾抽民間商船,將第三批援助物資送往遼東,剛剛返回的船商。
這些船商,不但隨船帶回了大量北地毛皮、角筋、珠玉,更將這一天大喜訊,沿途傳播,成為天誅北伐大捷的義務宣傳員。訊息所到之處,掀起一陣陣狂潮。商人沿途拋售皮貨,同時宣揚天誅軍北伐功績。言者繪聲繪色,聽者如痴如醉,末了還家焚香禱告蒼天,歡欣鼓舞自不待言。
儘管年節已過,但商船隊每經一地,當地爆竹必搶購一空,船行三千里,爆竹聲傳九十州。
南宋小朝廷是在正月二十一得到這條驚天訊息的,當時興元帝趙栩,正與滿朝文武商議,若天誅軍北伐失敗,與金國和議,宋與天樞及金國,將如何共處。結果這炸雷般的訊息飆來,滿朝當場炸開鍋,群議紛紛。有彈冠相慶者、有半信半疑者。而令滿朝文武驚訝的是,官家竟堅定不移地採信這個傳言。認定此言無虛。
興元帝甚至難遏激昂興奮之情,當場就想率群臣到太廟祭拜,告慰祖靈。卻被康王及丞相呂頤浩等朝臣勸止,懇請官家稍待,待進一步確認訊息真實性後,再祭拜太廟不遲。
不得不說,說到對天樞勢力,尤其是對天誅軍戰鬥力的瞭解,趙栩真的比手下臣子要強得多。只是整個南宋朝廷,有這樣認識的明眼人。真心不多。
訊息最終確認。來自從遼東戰場返回長江防線的天波師張榮部。
正月二十九,天波師副參謀長龍旭,奉華王之命,將一封邀請函送抵臨安。邀請函的內容為金酋降伏。戰犯就縛。即將押往東京。擇日公審。請興元朝派代表共襄盛舉。同時,還隨函附上被解救的宗室名單,康王母妻兒女。赫然名列其上。只是,諸王帝姬宗室俱在,唯獨缺了最重要的一個人——淵聖趙桓。
龍旭無比沉痛地表示,金人狗急跳牆,在五國城痛下毒手,淵聖罹難,龍馭殯天,適逢北國暴雪,遺體下落不明。
大喜大悲,莫此為甚。南宋舉國哀悼,罷朝、罷市三日。
興元帝人前悲不自勝,人後笑得見牙不見眼——趙大完了,這龍椅終於可以坐安穩了。感謝天誅軍,感謝金人、感謝暴雪……
康王同樣喜上眉梢,趙七在位,他還可以爭一爭,若是趙大回來了,那可就半點機會都沒有了。
接下來,就是派誰去參加公審大典,以及迎還太上道君的龍殯大事了。
人選幾乎不用討論,呼之欲出——康王趙構!
這觀審大典,或許任意派一名三品以上大員,即可應付,可是迎還太上龍殯,卻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的。放眼整個南宋,最有資格前往東京迎還太上龍殯的人,只有兩個——興元帝趙栩、康王趙構。
趙栩身為一國之君,當然不可能置身不測之地,所以,康王趙構,就是唯一的選擇。更不用說,趙構的生母與髮妻,都在東京,更須一併迎還。最佳人選,舍此而誰?
對於去東京,趙構一點都不憷,欣然表示願往——那位天樞之主、華王狄烈,既然將他放歸,決計不會再扣留他。此去東京,參加公審大典,迎還父皇龍殯,接回母妃(趙構既退位,韋后就只能降格稱韋妃了)及邢妃,在政治上可是加分之舉。而且母妃還朝,以其先帝賢妃的身份,入奉皇宮,必得封后。屆時可與隆佑太后平起平坐,對日後行事,可謂大有脾益。
趙九能看明白的好處,趙七又怎會不明白?只是別無選擇,沒法阻止罷了。
三月初,興元帝召康王入宮,商議出使東京事宜,議定出使的規制、禮品、同時與天樞重申盟約。
從各方面傳來的訊息證實,兇頑獰惡、強大難敵、吞遼滅宋、橫掃南北的女真金國,千真萬確被天誅北伐軍滅亡了,前後耗時不足半載,比當年女真人滅遼破宋還快。
而就在前年此時,這個只用一隻手(金東路軍),就將南宋打得滿地找牙的金國,還是強大如斯,猶如巨人一般令人仰視。誰曾想,轉眼之間,就灰飛煙滅,不復存在。當真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