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設宴,延請百官;某統千名鐵甲軍士於內。若有不從者,儘管斬之,以立威信!”呂布在一旁說道。呂布以為此番乃是他投誠董卓之後的一個立功機會,自然不甘落後,焉有不爭之理。
看呂布言辭激勵,一副兇悍勇猛之態,董卓哈哈大笑,說道:“吾得奉先,大事何愁不成?文才,你馬上散發請柬,就說我請百官會晏百花園。奉先,你統領一千名鐵甲軍士,服侍左右。若有不自量力者,為我擊殺之!”
次日,朝中百官,以太傅袁隗、太尉楊彪、司徒王允為首,先後來到百花園;袁紹兄弟、曹操等禁軍校尉也一同前來。
董卓、李儒、呂布、李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早已在百花園等候,四周更有數名鐵甲軍士守衛。
待百官到齊,前來與董卓見禮完畢。李儒招呼堂下奏響琴瑟,使一隊舞女翩然起舞,為百官助興。
在歌舞聲中,董卓招呼眾人開席互飲。席中,百官之中早有聰明如曹操之人,猜測到此番董卓宴請眾人定無好意,便尋了一個角落,自顧自的低頭飲酒,不敢多言。
倒是太傅袁隗、太尉楊彪和司徒王允等人頻頻向董卓、呂布進酒獻媚。酒行數巡,董卓忽然喝退舞女、斥停琴瑟,起身離筵,手按腰中寶劍,沉著面色,說道:“如今天子闇弱無能,不可以奉宗廟;而陳留王雖年幼,但天資聰穎,行止端莊,足以奉大漢宗廟。故,我願效仿一樣伊尹、霍光之偉業,廢立天子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若有不從者,吾定斬之!”
群臣聞言,莫不惶恐,皆不敢言。
然,曹操獨自坐於角落,兀自飲酒,置若罔聞。倒是起身側的袁紹聞聽此言,心中大怒,又觀董卓以武力相迫,心道:“堂堂七尺男兒,豈可受此腌臢之氣?是可忍,孰不可忍?
稍作陳思,他霍然挺身而出,手指董卓,怒斥之:“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之舉;汝欲廢嫡立庶,莫非欲反耶?”
董卓一看,還真有不自量力之人,竟敢與自己相抗。他拔劍在手,指著袁紹,大聲喝道:“天下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
袁紹亦拔劍在手,對峙:“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二人身側又各自有一人起身,是那呂布、袁術二人!亦欲相戰。
此景,看進李儒眼中,心道不好!那袁紹、袁術乃是太傅袁隗之侄。袁家四世三公,此番赴宴的百官之中十之**乃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如要相爭起來,這一發可就不好收拾了!袁家之人,不比他人呀!
他急忙上前制止,低聲在董卓耳邊說明:“大事未可定,不可妄殺也!”
百官見狀,俱上前勸阻。袁隗更是擋在了兩位侄子面前。
袁紹、袁術都憤憤不平,辭別百官而出,各自取出印綏,懸節東門,統領自己部曲,一個徑往冀州而去,一個徑往豫州而去。
有道是:丁原仗義身先喪,袁紹爭鋒勢又危。
但說袁紹、袁術二人離去,董卓對袁隗說道:“汝侄無禮,吾看汝之面,姑且饒恕之。但問廢立之事若何?”
袁隗面色惶惶,哪敢不應?低聲說道:“丞相所見是也!”
董卓聞言,轉身復問百官:“汝等所見,何耶?敢阻我大義者,以軍法從事!”
群臣哪敢言不?俱恐慌不已,又見袁隗已從,皆從其言。
酒宴完畢,董卓問計侍中周毖、校尉伍瓊:“袁紹、袁術此去若何?”
周毖、伍瓊等人皆是見風使舵、油滑無比的官場油人,董卓入京之後,第一時間就臣服了董卓。
見董卓問計,周毖言道:“袁紹忿忿而去,公若逼迫至極,其勢必變!且袁氏恩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倘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之地非公有之也!不如赦免之。”
伍瓊言道:“那袁紹好謀無斷、袁術更無謀略,不足為慮。誠不如拜其一郡守,那袁術、袁紹則喜於免罪,必無患也。亦可收民心。”
“那當如何?”董卓問道。
“那袁術統兵必會南陽,守其家業,主公可冊封其為南陽太守;袁紹庶出,必遠離南陽,冀州一帶乃有其之基業,可封其渤海太守。”周毖進言說道。
董卓從之,即日差人,拜袁紹為渤海太守、袁術為南陽太守。
九月初一,董卓請少帝升坐嘉德殿,大會文武。
董卓與李儒準備了一個月多的廢帝之舉,終於在這一日開始進行了。朝中百官都心知肚明,些許忠良之人怒目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