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諸侯各懷異心,袁紹自家兄弟尚且心分兩向,更何況他人?
兗州刺史劉岱本乃東郡太守喬瑁之上,見喬瑁親近袁紹等人,心中頗有微詞。見曹操離去,眾諸侯皆散歸自己營寨,他便向手下大將陳橫問計。
“主公,可使人問喬瑁借糧,他若不肯,我等便引軍攻其營襲之,以忤逆命令為由斬殺之!”陳橫進言道。
“不錯!主公,那喬瑁軍士平時受我等節制,如此衝進他的軍營,東郡士兵定然茫然不知所措,我等可竟全功!”陳武在一旁也說道。
劉岱從其言,使人到喬瑁營中借糧。果然,喬瑁百般推脫,拒不借予。
劉岱麾下部曲陳橫、陳武兄弟引軍士突入喬瑁大營,進入帳內斬殺了喬瑁。喬瑁麾下東郡士兵本受劉岱節制,見太守被誅,皆自歸降。劉岱也不久留,怕袁紹兄弟報復,便引兵迴歸兗州。
公孫瓚見曹操、劉岱皆去,知此後天下已亂,各自把持手中力量,凝聚勢力,方為上策。故,他引兵返回北平,日夜操練兵馬,為日後爭霸積蓄力量。
袁紹見眾人各自散去,便也離了洛陽,投關東而去。
諸侯鬧洛陽到此便告一段落。但是與董卓有關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後面還有更多的戰鬥將在劉騫和董卓之間展開……
再說荊州牧劉表,前文書中已經提到過。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魯恭王劉佘後代;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範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範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晊,字公孝。劉表與此七人為友;此外,還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為輔。
他也接到了曹操的檄文。但是他認為曹操此舉與董卓入京之舉無異,故此並未出兵。一日,一信使前來,到江陵府城,覲見劉表,呈上袁紹的書信,書信中大體寫到:呈劉使君,我等受曹孟德之檄文相邀,入京勤王。然董賊不敵,焚洛陽、劫天子、牧百姓而西歸。我等未能救駕,深感羞愧!然,孫文臺私獲傳國玉璽,而藏匿之!實乃大逆不道也!公乃漢室宗親,傳國玉璽乃今天子之物,還望公追回之!
劉表讀罷,擲書信與地上,憤然而起,沉聲喝道:“大膽逆賊,竟敢私藏傳國玉璽!豈不是欺我劉家無人乎?”
蒯良彎腰撿起書信觀之,進言道:“主公莫急。那孫文臺返回長沙必定會經過我荊州之地。聽聞孫文臺受袁公路節制無糧大敗,其手下軍兵死傷過半,時下所部不過五千。某有一計可除孫堅!”
“汝有何計?快快道來。”劉表問道。
“孫堅必走竟陵,主公可遣將統兵萬餘在竟陵截擊孫堅。”蒯良言道。
劉表從其言,令蒯越為大將,蔡瑁為副將,引兵萬餘前往竟陵截擊孫堅。他帶蒯良、檀敷、範滂等人也隨蒯越、蔡瑁一同前往。
不數日,孫堅引軍而來。
蒯越、蔡瑁將軍馬列陣擺開,當先出馬,攔住孫堅等人的去路。
孫堅見狀,心道不好;然臉色沉靜,不動聲色的問道:“蒯異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蒯越聞言,哈哈大笑:“孫文臺莫要假作不知。汝即為漢臣,因何私匿傳國之寶?汝若速速留下,某自當放汝等歸去!”
孫堅自知事露,勃然大怒:“汝等找死!公覆,速速將之斬殺!”
黃蓋領命出戰。蔡瑁舞刀相迎。二人戰在一處,刀鞭相向,各有所長。黃蓋鞭短但力沉,蔡瑁刀長然力虧。黃蓋心中明白人家刀長,距離遠了對自己無益。故他一上來就策馬貼上了蔡瑁。果不其然,鬥戰不過十餘合,他左手鋼鞭摟頭蓋頂砸向蔡瑁;蔡瑁舉刀相迎。右手鞭橫下里又掃了過來;蔡瑁躲無可躲,硬生生用後心護心鏡接了下來。
蔡瑁受此一擊,哪裡還有再戰之力?勉強用刀可開鋼鞭,撥馬往本陣便逃。孫堅趁勢引軍掩殺過去。
追殺至山口,但聞金鼓齊鳴。自打山背後出來一隊人馬,為首一人不是旁人,正是荊州牧劉表劉景升。
孫堅上前施禮說道:“景升何故信那袁紹之書,而逼迫臨郡耶?”
劉表言:“某乃漢室宗親,汝私匿傳國玉璽,莫非想篡我漢室江山不成?”
孫堅依然信誓旦旦的再次以誓矇蔽:“某若有此物,死於刀箭之下!”見其輕起誓言,劉表焉能信之,出言制止:“汝莫要起誓!汝若要我聽信,便將隨軍行李開啟,任我搜看。”
孫堅見不能矇蔽過去,惱羞成怒,用古錠刀一指劉表